選單

向徽商學習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

崛起600年,稱雄於中國商界300年的背後,有著徽商避免家業衰落的寶貴經驗。

採寫:本刊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王濤

一個商幫如果能夠屹立於中國商界300年,那麼,必須解決這樣一個難題——如何傳承。

否則,一代富,二代敗,三代窮……按這樣的路數耗下去,何談積累,何談家業,何談儒商的社會責任呢?史載,徽商一家崛起,大者,其產業背後能夠養活千家百家,小者,也能養活數十家數家(“一家得業”,“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數十家數家。”)每一個徽商都有各種辦法讓家業避免輕易旁落。

向徽商學習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

如何傳承也是個全球性的大難題。南開大學教授、原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卞利對《中外管理》講道,浙江曾經在省政協的組織下到安徽調研,並邀卞利教授在民營經濟論壇上做相關報告,來調研的人直接給他的命題就是《徽商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2000多浙商坐在臺下關注這個命題。

同樣,徽商的傳承精髓,也是《中外管理》長期且高度關注的命題。在此,特邀卞利教授把徽商的傳承精髓和盤托出,以饗讀者。以下為卞利教授的專訪內容。

最簡單的傳承經驗:“讀書傳家久”

徽商最簡單的傳承經驗就是讀書。

徽商與晉商不一樣,即使自己不能讀書,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讓下一代讀書。所以徽商在很多地方建的會館,比如:在漢口建的會館叫做書院。在浙江,也包括江蘇的揚州等等各地都建立書院給子弟讀書。

晉商關注的主要還是經商,而徽商之所以成功,則與讀書傳統有關。智慧主要來自頭腦,能夠熟讀《史記》、熟讀各類商經,這是不得了的。

向徽商學習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

另外,很多徽商是出版商,會把徽商的經驗,乃至他們經商中探索的道路,都寫下來出版成書。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徽商的商書,裡面不僅有很多商訓,還有到各地經商的注意事項。比如:到吉安要注意什麼?吉安到贛州有多遠,這條路上注意什麼?到河北要注意響馬,到重慶注意什麼?長江沿線注意什麼?……還有各種專業經驗總結,經營布匹的總結,鹽商總結,經營糧食的書裡,則會寫怎樣看稻穀、麥子是不是飽滿等等。

很多人認為中國商人不懂技術,但因為讀書、出書,徽商是講技術的。

他們培養新人不在本店學,一般送到別人那裡學,讓他們吃苦耐勞,而且從最基本的商業道德培養學起。學的內容也很有技術性,包括怎樣識別銀元裡是否灌鉛;做布匹的怎樣挑絲綢,如何看紋路;做染布的,怎麼辨別各地染料……徽商是非常專業的,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

但是我們今天對徽商的研究,還是看表面東西,按今天的徽商研究思路走下去,肯定沒前途。首先一點,要引用經濟學理論來對徽商個案進行鑽研,畢竟徽商留下了那麼多賬本。

“三位一體”的徽商傳承架構

徽商信仰朱熹,就像福建商人信仰馬祖,山西商人信仰關公,但徽商信仰的是朱熹。朱熹的理學是官學,這樣讀書與科舉考試也關係密切,即使子弟考不上功名,也要花錢捐個官。

向徽商學習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

此外,徽商透過經商致富後,會購買大量田產。說徽商不購買田產,那是胡說八道的。

購買田產後,徽商會形成官、商、地主的三位一體的結構,使他們能夠保持住立三代、五代都能不休。

最根本上來講,徽商是透過經商來發財,同時透過做地主來保證穩定收入,對沖市場決策風險,再透過讀書考科舉,在官場有地位,保住家裡產業不丟失。

但是買田產,比如:現在買不動產,這個不值得去學的。但徽商的思路——重視對風險的規避、有進有退是值得關注的。

分家不分店

為什麼徽商沒有出現類似於晉商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因為徽商分家厲害。

但是,徽商的分家傳統是“分家不分店”,這是保住產業主要一個方面。資產、房子都可以分,但是徽商的店不分。

向徽商學習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

寬厚、低調才能長盛不衰

再有,長盛不衰的徽商是靠著什麼?靠寬厚待人,另外能夠在經商作賈中保持一個平常心,淡薄名利。

另外徽商還要求家族成員低調,寬厚做人,這也確實是徽商傳承的一方面。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家囂張霸道得不得了,我講課時碰到過。但我接觸到的,越是資產豐厚的企業家,越是謙虛、寬厚。和他們交談,都非常低調。

可以總結:寬厚待人、厚德載物、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不出頭,這是不少徽商做到長期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