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代刺青官員在罪犯臉上打草稿,皇后不認識滿面刺青的弟弟

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點選關注分享哦,你們的支援是小編前進的動力。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猶豫徘徊等於白來,來都來了。看兩分鐘又何妨。

刺青就是紋身,說一說宋代的紋身。

北宋時期有一位官人名叫陸東,是蘇州通判,有一段時間代理知州。當時有一樁案子,陸東審理之後判主犯流配某州牢城,陸東就讓人在罪犯的臉上刺出“特刺配某州牢城”。

宋代刺青官員在罪犯臉上打草稿,皇后不認識滿面刺青的弟弟

字刺完了,幕僚中有人認為不太妥當,對陸東說:“這裡用一個‘特’字,只怕不合適。”

陸東不明白:“為什麼?”

“通常情況下,某個人罪名並不嚴重,但根據朝廷的旨意,必須判他這樣的罪名,才會用這個‘特’字。眼前這個罪犯合該刺配,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且就算要用一個‘特’字,咱們州府一級也沒有資格決定。”

陸東一聽吃驚不小,知錯就改,馬上讓差人想辦法把罪犯臉上的“特刺”二字去掉,改刺成“準條”二字。

這件事傳出去,在當時成為一個笑話。後來有人向朝廷推薦陸東,參知政事石中立一向詼諧幽默,說:“我知道這個人,不就是那個曾經代理蘇州知府、在罪犯臉上打草稿的陸東嗎?”

宋代稱得上一個紋身的朝代——刑法中恢復了黥刺,有“刺配”之刑;軍隊中承襲五代時的做法,在士兵臉上或者其它部位黥刺;此外,市井街巷中的紋身現象比晚唐時代更為普遍,也出現許多專業的紋身藝人。

宋代刑罰有笞、杖、徒、流、絞、斬等。通常,縣一級官府可以施行笞杖,知州以上可以施行徒、流,刺配時在面上刺“配某州牢城”,各州有牢城勞專門收押這類罪犯。

也有強盜被刺配充軍,會在額頭刺上“免斬”二字,臉上刺雙旗。歸入大軍的一般是把名字刺在手上,歸入禁軍、廂軍的一般在額頭上刺六點。

宋代刺青官員在罪犯臉上打草稿,皇后不認識滿面刺青的弟弟

楊景宗是章惠皇太后的堂弟,年青時候不務正業,客居京師的時候犯了罪,被判服苦役,而且黥面。

不知什麼緣故,楊景宗臉上的黥刺並不是簡單的幾個字,被弄得特別重,幾乎看不見原本的肌膚。據宋代人魏泰的《東軒筆錄》記載,是“黥黑其面,至無見膚”。

當時楊景宗的堂姐被選入宮中,做了真宗皇上的美人。有一次宋真宗幸臨玉清昭應宮,回來的時候,六宮后妃們各自乘坐著金車從皇宮裡出來,在大路上迎候皇上。巧的是楊景宗此時正在路邊做苦役,和堂姐的金車中間只隔著一條御溝。

堂姐坐在車裡,看著溝那邊的一個身影十分眼熟,只是臉上刺得一團漆黑,就派人過去問刺麵人的身世。楊景宗早就聽說自己的堂姐在皇帝身邊,現在突然有宮裡的差人來問自己的身世,也顧不上許多,敞開嗓子大叫堂姐的小名。

堂姐在那邊一聽就哭了:“難怪看著他面熟,果然是我的弟弟!”

回宮之後她對宋真宗說起楊景宗,宋真宗赦免了楊景宗的罪過,讓他做了右班殿直。以後宋仁宗繼位,把楊景宗的堂姐尊為章惠太后,楊景宗更是一路高升。

做了官,那一臉的刺青就必須除掉,不知道楊景宗用了什麼特效藥,他的臉變得肥皙如玉,沒有留下半點痕跡。可見在去除刺青方面,宋朝人有獨到的方法。

宋代刺青官員在罪犯臉上打草稿,皇后不認識滿面刺青的弟弟

官升脾氣長,據說楊景宗做官時性情十分蠻橫,喜歡用木棒打人,人們在背後叫他“楊骨槌”,顯然不是什麼好鳥。或者他自己服苦役時遭受過難言的屈辱,一直在尋求心理的補償。

楊景宗臉上的刺青面積很大,沒有剩下一塊本色的面板,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給犯人黥面的時候有很大的隨意性,並沒有明確規定刺在哪裡,刺多少。

大概楊景宗犯罪時惹惱了刺青的差人,或者大家欺負他是外鄉人,在他的臉上練習針功,才弄得他面目全非。

於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