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古代君王通常稱呼自己為“寡人”、“孤”,還有少數稱“不轂”。從字面上來看這些稱呼都是君王對自己的謙稱,為的是時刻提醒自己修好德行,注重品德。

不過說起君王對自己以“朕”的稱呼,還是在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霸業後出現,那為何秦始皇要提出稱呼自己為“朕”呢?其實只要將“朕”字拆開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當年的秦國是在商鞅變法的推動下成為春秋霸主,多次打敗其他國家的軍隊。後來經過變法再次成為天下強國。而且,正因為有了商鞅的計策才有了後來秦始皇的統一天下,所以秦始皇的用人之道還是值得借鑑的。

秦始皇執政期間也重用了很多人才,都是對秦代歷史走向形成影響的政治人物。其中廣為人知的有李斯,王翦等不容小覷的奇才,秦始皇識得人才,懂得用人,這一點可是值得很多君主帝王學習之處。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而使得秦國成為最後贏家的原因也在於秦始皇嬴政用人之妙,沒有得力的大臣輔佐,秦始皇未必能成功。說來秦國這個時代也是很與眾不同,代代的君主帝王都懂得任用賢才這個道理,即使是吸附其他國家的人才從而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到了秦始皇這裡,終於一統六國橫掃天下。

雖然有很多被重用的臣子都是來自於別國,例如李斯來自楚國,百里奚是虞國的大夫,蹇叔來自宋國,秦國一向不計較這些細枝末節,可見頗有大帝國的氣節風度。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說到秦始皇的功績,在人們腦海裡想必首先出現的就是這幾個大字“秦王掃六國,一統天下”。真不愧是帝王風範啊,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結束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混亂局面,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看來嬴政提出這個稱呼來彰顯自己的功績與地位眾人也議論不出什麼。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五千多年曆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實現大一統建立秦朝。在他的治理下中央統治得到加強,同時廢分封改郡縣,能夠打破舊制度來創立完善新的制度體強大國家,果然能首個實現大一統的君主不簡單。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如此成功甚至堪稱傳奇的霸主,他的野心可不是用言語能夠形容的。

他的雄才大略後人毋庸置疑,其實秦始皇性格也有多面性,只能說是從不同角度來評判所以標準不同。對秦始皇也有這種說法,說他是暴君,心狠手辣,專橫殘暴。

突顯他這一特點的大概因為他修建長城吧。

據說長城的修建秦始皇動用了近百萬的勞動力,進百萬啊,這可不是小數目。在這巨大的工程中,餓死累死了不少人,這樣規模宏大的工程,可以說是一條條生命換來的。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修建長城的初心是為了更好的抵禦匈奴,保護國家。但是嬴政可是真感想啊,在那個時代修建長城數萬裡,可想而知它的難度,但嬴政只要一發話,動一下上嘴唇下嘴唇,豐功偉績便成就了,慘的確是被徵用過來的民夫。

所以說他心狠殘暴,有句話說的有道理啊,君主不狠也幹不成大事,確實如此。

後來也有很多朝代的君主修建長城,我們如今能見到的長城是不同朝代完善的,要說後代人能踏上長城,是應該感恩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還是該埋怨他殘害百姓呢?所以說他有多面性,無法客觀去評判他。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在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之後便眾臣商議往後君王該怎麼稱呼,經過商討贏政規定了,皇帝要稱呼自己為“朕”。

然而“朕”這個字早在秦代前人人都可以用它來自稱,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下令只有天子才有權利自稱為“朕”,所以之後“朕”這個詞,就成了皇帝的專用自稱。

再來看看“朕”這個字,為何秦始皇要自稱為“朕”,並且這個稱呼一直被後代君主沿用不曾被更改呢?其中是有什麼玄機?那麼先從這個字來分析一下。

將這個字左右偏旁拆開,便是“月”和“關”,這兩個字不是很普通嗎,難道有什麼藏著的特別之處?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月”和“關”在古文中通“舟”和“灷”,從字面上來看顯而易見舟是小船,灷就是火6種。左邊的舟,看似簡單的一個字,卻含著深深地意蘊。舟即小船,船在水面上行駛,水孕育眾生,水是生命的延續,而我們人類當然也離不開它。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也受著黃河的孕育,很多工程也在黃河流域修建,無論君主帝王還是黎民百姓,都一同承著“水”的恩惠,使得我們得以存活。

同時也是帝王的一種寄語,希望自己可以像水一樣對百姓寬厚仁德。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這個字的右邊是“關”,古通“灷”,而灷這個字本義是火的意思。而“火”這個字代表的就是紅火,旺盛的意思。回望歷史,古代人們發現火種,代表著進步,代表著開創新時代。這樣一看便很是映襯著秦始皇的野心。

右邊的“火”也可以有更廣泛的意思,“火”可以承載著很多,作為君主帝王在治理國家上開創盛世,讓臣子百姓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由此來看,也不怪秦始皇用“朕”來自稱。

秦始皇嬴政為何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將拆開的兩個偏旁並在一起,便可理解為皇帝即是承載萬物又是守護希望的人,臣子百姓也跟著造福,但他們能承載著君王也能推翻君王,這樣一看果然含義頗深啊。

將“朕”這個字拆開解讀,是不是被其中的深意震撼到了?一個字的背後竟藏有這麼多的歷史。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流淌千百年直至今日,它歷經歲月久遠而延續,已經深深刻入了中華兒女的心中了。這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僅要珍惜,我們作為華夏子女在感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它並傳承下去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