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最近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火了!除了主創陣容吸睛,這部劇也致敬文化和歷史。一開場不少人就被考究的服化道吸引住了!宣傳團隊將劇中十分重要的“長安輿圖”都準備好了,可見其對細節把握之妙。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劇中至關重要的長安輿圖

可以一覽長安盛況

劇組人員對唐代真實歷史的還原,為《長安十二時辰》贏得了不少讚美之聲。

全劇第一幕以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式的長鏡頭展開。畫面徐徐穿過長安城,向觀眾展現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不得不說,其中細節,包括傳統服飾、武器、妝容、建築和元宵節的裝扮,都是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有精心復刻的,可以感受到劇組的用心,也不妨透過《長安十二時辰》來向世人介紹一下我們唐代時期的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不得不說,其中細節,包括傳統服飾、武器、妝容、建築和元宵節的裝扮,都是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有精心復刻的,可以感受到劇組的用心,也不妨透過《長安十二時辰》來向世人介紹一下我們唐代時期的漢服。先說說易烊千璽出場時著裝的道士服裝,因唐代學道風氣盛行,

道教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五個部分。道士品階不同,穿著也不同。

仙鶴是道教常用的圖案,世稱成仙為“羽化登天”,細節處理地據說也被道教協會認可。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比如男子常服無論官民都著圓領袍,束髮帶巾、冠或者帽: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韓熙載夜宴圖》,可見當時男女服飾特徵,同時在《長安十二時辰》裡被複原的叉手禮在該畫作中也能得到印證。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劇中的很多場景中都能見到男子身著圓領袍的造型。

“圓領”指一種不包裹脖子的領型,在穿著者的領口右側(中原服飾尚右衽,既左衣襟搭在右衣襟之上)往往墜一顆紐扣,非正式場合的時候也可解開紐扣,令領口自然垂下(在很多文物裡都可見這種領口敞開的造型)。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唐代-男侍者陶俑

長安官吏、庶人最常穿的“缺胯袍”則屬於唐代形制中的一種具體形制,

所謂“缺胯’,是指在袍衫兩胯下開“衩兒”的形制,以利於行動。

因此,這種袍衫被作為一般庶民或卑僕等下層人的服裝。其形制為圓領、窄袖、缺胯,衣長至膝下或及踝。穿這種袍衫,一般內著小口褲。勞作時,可將衫子一角掖於腰帶間,謂之“縛衫”。而

臂韝作用於手臂的防護,大體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幞頭是隋唐時期男子的主要首服,幞頭的材質通常比較軟,所以人們會在幞頭裡墊入襯物,這種襯物被稱作“巾子”。

巾子的不同造型使幞頭的式樣變化豐富起來,幞頭後面通常墜有兩腳,這兩腳也有各種變化,有軟腳幞頭、硬腳幞頭、朝天幞頭、局腳幞頭、直腳幞頭等。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軟、硬幞頭穿著示意圖

除此之外,《長安十二時辰》的服裝組,對不同品級官員的著裝色調及織錦工藝也都嚴格比照唐朝的品色衣制度1:1還原,雖然細節上還有不足,但大體上是符合公服顏色標準的。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盛唐時期女子上著短衫,下著齊胸裙,在以豐腴為美的唐朝,這種服飾能修飾女子身材,顯得曼妙高挑。一般來說配飾有

插梳、簪釵、瓔珞,而衣著則有

齊胸裙

、襦、披帛相裝飾,以上這幾種基礎形制也在漢服活動中經常出現。此外在唐朝,女扮男裝也非常時興,所以女子穿著圓領的模樣也會經常出現。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唐代因為各個民族文化的融合,

中原女性也開始騎馬射箭,不僅著男裝,還會全副武裝,佩戴弓箭等,英姿颯爽。

杜甫詩云“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女子身著男裝是一種大唐盛世的開放景象,也是時尚的標誌。《虢國夫人遊春圖》中,便有幾位穿著男服圓領袍、戴幞頭、足登革靴的女子。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再說唐代女子妝容,我們常見到的則為唐代的白妝,

所謂白妝,就是用鉛粉敷在臉上,把面部和手都塗白,眉毛描得細細的。

《步輦圖》中抬轎子的侍女便是這種白妝。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唐朝畫家閻立本——-《步輦圖》

唐代的化妝流程大體如下(其實跟現代也很接近):

1

敷鉛粉

就是上粉底

2

抹胭脂

就是現在的腮紅,古代的胭脂從花朵中提取原料

3

畫黛眉

字如其意就是畫眉毛,唐朝的眉形花樣老多了

4

貼花鈿

花朵形狀,一般貼在額頭上的裝飾

5

點面靨

用胭脂點在酒窩處的一種妝飾

6

描斜紅

畫在太陽穴部位,形狀類似月牙形的妝飾

7

塗唇脂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塗口紅啦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還有鎧甲。

唐代的盔甲,華麗威武。雖然在現存的寺觀造像和壁畫遺蹟中多有體現,但實物出土卻極少。

因為唐代明令禁止甲冑隨葬,所以

大量的甲冑軍備,隨著歲月逐漸散失

,經歷上千年的風霜,所存者用萬不餘一來形容,是不為過的。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唐朝裝具騎兵俑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龜甲背,超級重的實戰型唐鎧

長安十二時辰開場時的長鏡頭裡,在西市門口佇立警備的數名身穿暗銀色鎧甲手持步槊的唐軍士兵引人注目,

尤其是而他們所佩戴的頭盔,則是對迄今所出土的唯一種型別的唐代軍盔--“渤海盔”的復原。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每個細節都為儘量呈現,最為真實的長安。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劇中服裝為了影視效果,在細節上處理也許會有不足之處,但很欣慰也能有一批人可以從中指摘,相互學習。這部影片給我們呈現了往日的恢弘場景,也讓我們重拾部分丟失已久的文化。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有人說,想了解唐,得去日本;想了解明,得去韓國。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這些都是被他們視作“國之顏面”的東西。我想,每一位鍾愛漢服的同袍們,或許都有一個願景:那就是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穿著漢服上街而不被視作異類。不求漢服全民普及,但求在傳統節日時,我們可以鄭重其事地穿上漢服,過一個有儀式感的節日。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最後,希望不要爛尾!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透過《長安十二時辰》解讀漢服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聯絡後臺,我們會盡快處理,感謝

瞭解漢服從我做起→ 關注漢服(hanfu577)公眾號,點選底下選單欄「新·知」-「漢·服」,獲取最全漢服介紹。

點選看往期的推文:

轉自: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