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1644年春,數不清的起義軍,跟隨闖王的步伐湧入京城。目睹祖宗基業覆滅的崇禎皇帝,用三尺白綾為大明統治畫上了句號,時年33歲。有記載,崇禎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身邊僅有一個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之後,當大明皇帝自盡的訊息傳遍大江南北,坐鎮山海關的吳總兵,大開關隘,投靠異族。一個月後,闖王的軍隊與滿清軍隊開戰,雙方在山海關附近激烈交鋒。最終,滿人與吳三桂聯手擊潰了李自成的起義軍,這場由大明軍、闖王軍展開的鷸蚌相爭最終由滿人漁翁得利。

之後,滿族雄踞中原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大清。共傳十一帝,享國祚二百七十六年。這裡,雖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是,我們閒來無事不妨幽歷史一默。倘若,滿人在東北“安分守己”,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什麼狀況呢?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想要解答上面這個猜想,我們首先得分析一下當時割據的各方勢力:崇禎皇帝自盡殉國後,除了盤踞在東北的滿族人外,中原還有三股成型的大勢力:闖王建立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明朝後裔的南明政權。

倘若,滿清對中原形勢坐視不理,很顯然,這三股勢力則要開始“三國論戰”。

熟知明清史的朋友肯定清楚,李自成在東征的過程中,僅用了不到百天的時間便拿下了大明的首都北京城。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對闖王軍有這樣的誤解,覺得起義軍的戰鬥力非常可怕。實際上,並非如此,李自成在起義之初很少遇見真正的硬仗。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這其中,大多數情況則是:闖王軍還沒攻城,守城的將領就已聞風喪膽開城投降。就連進攻北京時的情況也差不多,守城的將官們一看起義軍兵臨城下,當即下城開門恭迎闖王進城。崇禎皇帝之所以匆匆自盡,那是因為,他根本連調遣禁軍勤王的時間都沒有。

因為,此時的北京城就已經是四面洞開,否則,這位明朝末代君王何不負隅頑抗一番?

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了闖王的軍隊並沒有太強的戰鬥力,在與滿清勢力的戰鬥中,李自成號稱幾百萬的將士,在談笑間就被打得灰飛煙滅,沒到一年便被徹底擊潰了。由此可見,就算滿人不入關,李自成在與其他兩方勢力的較量中也很難討好,至少,一統中原是不現實的。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而當時割據中原的另一方起義勢力張獻忠則不同,他的勢力主要在我國西南一帶,張獻忠手下的能人志士頗多。與闖王相比,張獻忠的部隊更像一個軍隊。其軍容軍紀與闖王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並且,張獻忠手下的將領每個都能獨當一面。

可惜的是,張獻忠的領土太小,從長遠來講張獻忠的勢力先天不足,很難與其他兩個勢力打持久戰。從這個角度來看,張獻忠能一統中原的機率比闖王還要小。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南明。南明的情況較為複雜,先後經歷了多位統治者的交替,很難將其一概而論,我們不妨拿出南明最強盛時的弘光政權舉例。明朝老臣死的死逃的逃,僅存的遺老擁立福王登基,建立了弘光政權。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當時的南明佔據半個中原,不論從幅員還是法統上來說,南明政權都是最符合正統的政權。所以說,在崇禎皇帝自盡後,硬骨頭的老臣們都將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上。從軍事實力來講,南明政權很強大,不但擁“江北四鎮”這些戰略重地,還收攏了左良玉麾下的大軍,兵多將廣。此外,南明的地盤佔據著中原最富饒的江南,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南明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前文我們說過,闖王和張獻忠均沒有一統江山的能力,那麼,南明能否在假想中脫穎而出呢?

答案仍是否定的,因為,南明政權的死穴太多了。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首先,南明的軍隊不歸朝廷直轄,表面上看南明坐擁百萬精兵,還有江南這種富庶的後方基礎,但是,這些軍隊都不聽南明朝廷的調遣。更讓南明朝廷雪上加霜的是,雖然,朝廷對軍隊缺乏控制力,但是,這些軍隊卻一再向朝廷索要糧餉。

最終,為了安撫軍心,南明朝廷只能掏空最後的家底。

此外,南明雖號稱百萬精兵,但是,這些士兵並非精銳,他們更像是坐吃山空的兵痞,在軍隊裡純屬混口飯吃,根本沒有殺敵的鬥志。南明的死穴在歷史上得到了驗證,1645年清軍南下之際,弘光政權的軍隊毫無抵抗力,最終,被滿清士兵迅速剿滅。

綜上所述,就算是滿人並未入主中原,僅憑關內的三方勢力,誰也沒有一統江山的可能性。筆者認為:清軍若不入關,中原定會出現類似三國時期三方勢力割據的局面。

若大清並未入主中原,那麼,明朝末期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最後,我們再來說下滿族為什麼能入主中原?

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朝已經是眾叛親離了。明朝由於在民族問題上一直得不到各少數民族的支援,以至於在同大清的作戰中,有很多的其他少數民族也加入了清軍的陣營,例如:蒙古族。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倒戈相向,更是為大清添了一把柴。

並且,明朝的武靖侯在其《平夷賦並序》中寫到“盡虜酋首之所有,罔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盡屠,老隸盡俘。。。 。。。”由此可見,當年明朝對女真的民族壓迫之重,而在努爾哈赤的七大恨中,也有對明朝民族壓迫政策的不滿之聲,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參考資料:

【《明史》、《南明政權》、《平夷賦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