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為什麼?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俗語,俗語多流行於民間,至於什麼時候形成的這樣一句俗語,因為歷史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了。這句俗語是:“鬥米恩,擔米仇”。究竟是為什麼?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江湖救急,救人於危難之中,救濟一斗米,可能別人感恩戴德,永世不忘。正所謂,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但是,如果你給得太多,給他一擔米,可能就壞事了,不單不感謝你,反而會記恨你,成仇人啦。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為什麼?

我們拿親戚之間借錢舉例,親戚A偶爾缺錢,去親戚B那裡借錢,親戚B大方,說借一千,給拿了一萬,後面親戚A覺得自己借錢好借,就大手大腳,導致時常去借。後面親戚B因為確實手裡沒有錢,一次沒有給借。從此親戚A懷恨在心,認為親戚B不給面子,有錢不借,故意刁難他,從此兩家反目成仇了。

在舉一個例子,古代發生災荒,難民都是一路走,偶爾遇到好心人施粥,都會給一些,讓這些難民有力氣繼續前行。並告訴他們,繼續往前走,更大的地方,更容易活下去。難民有了力氣,就會繼續前行。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為什麼?

但是,如果你給白麵饅頭,難民都吃飽了,他就會等著下一頓你再施捨,而後面的難民會越聚集越多,最後可能導致衝突,哄搶等等,把你當成為富不仁的奸商了。

而明確告訴他們,沒有多餘的存糧了,下一餐不施捨了,他們反而會繼續前進,後面的難民,也能很好的得到救濟。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為什麼?

這讓我想起和珅和紀曉嵐的故事,也是說救濟災民,當然,和珅代表清朝這麼做,不太好。就是說,和珅偷偷在熬好的粥裡面,當著難民的面兒,從地上抓了一把髒沙子,扔到了救濟災民的鍋裡面。

紀曉嵐這樣的清官,知道了肯定大罵和珅啊,但是和珅心平氣和的說,難民,都快餓死了,還在乎一把沙子嗎?還糾結鍋裡的沙子乾不乾淨嗎?我這麼做,是想讓那些混在難民隊伍裡面,混吃混喝的不是難民的人,不吃那粥,那麼就有更多的難民吃到粥了。清朝當時國庫不充足,無法下撥更多的銀兩賑災。

歷史俗語:"鬥米恩,擔米仇",為什麼?

我們不管這個電視劇裡面的故事,是否那麼真實,但是,加了沙子,粥肯定難吃,能夠杜絕那些混吃混喝的人佔用了難民的份額。卻讓更多的難民能夠吃到粥,有沙子反而能救更多的人,也算是“鬥米恩,擔米仇”的一個反例吧。舉了幾個例子說明,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

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幫了忙,反而被當仇人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