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一、回縣起義,班底慢慢形成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並提出“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一時間各地紛紛起義,這股反秦的浪潮也波及到了高祖的老家,沛縣縣令非常惶恐,生怕被義軍殺害,所以也想響應反秦的浪潮。主吏蕭何、捕快曹參就建議縣令:“你是秦朝的官,大家沒有辦法信服你的,如果將在外面起義的本縣人請回來到時候大家就不會不相信你了。”縣令讓蕭何聯絡高祖,,蕭何找到呂后的妹夫樊噲去找高祖,高祖這時已經聚集了幾百人,於是就和樊噲一起回到沛城,但是高祖還沒有到沛城,縣令就後悔,擔心高祖回來會殺掉自己。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因此他緊閉城門並打算處死蕭何和曹參,蕭何與曹參聞訊,急忙出城投奔高祖。高祖進不了城,於是寫一封訊號召城內父老鄉親殺掉縣令,響應各路義軍。城內百姓對縣令出爾反爾非常氣憤,加上平時縣令魚肉百姓,於是很快殺死縣令,開城門迎接沛公,並推舉高祖為新縣令。高祖卻推遲:我的能力有限,做縣令須推舉以為有能力的人來擔當。蕭何與曹參認為自己是文史,害怕將來萬一起義失敗會大禍臨頭,都一致推讓高祖,高祖一再推遲,最後被大家擁為“沛公”。

高祖在縣令府中設立祭壇,稱自己是赤帝之子,順應天意,來推翻秦朝統治。接著蕭何、曹參和樊噲等人分頭去招兵買馬。沛中子弟踴躍參加,隊伍很快發展到了兩、三千人的規模,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高祖四十八歲。

這時高祖的班底基本上已經組成,“漢初三傑”非別為:張良、蕭何、韓信。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1.謀士張良

張良為韓國貴族,其先輩在韓國曆任五位相國。秦始皇滅韓後,張良失去了繼承相國的機會,所以一直對秦國懷有非常大的敵意。秦始皇三十九年設計想刺殺秦始皇,事情敗露,一直過著逃亡的生活。秦末年,各地起義反秦,自身建立起幾百人的隊伍反秦,後率部投奔劉邦,助劉邦成就霸業。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2.輔佐之才:蕭何

蕭何與劉邦為同鄉,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為劉邦統一全國準備了條件。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是劉邦打敗項羽的重要基礎。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3.統帥之才:韓信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韓信與蕭何交好,韓信投奔劉邦後默默無聞,一直得不到重用,這種情況下韓信就想離開劉邦,看是否有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蕭何知道韓信跑了後,馬上去追趕韓信,追回韓信,高祖拜為將軍,從此韓信有了施展自己軍事才幹的舞臺,為大漢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被後世尊為:兵仙,神帥,受人景仰。

4.其他不可忽視的人才

曹參、樊噲等等,這些都是陪著高祖從開始打江山的人才,每一個都不可缺少。

二、臥薪嚐膽為漢王

經過一系列的戰爭,高祖、項羽等大將與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高祖最先攻入關中,秦子嬰率群臣降於高祖,高祖進入咸陽後就得意起來,準備住在宮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噲提醒他如果這樣做也將重蹈秦朝覆轍,張良等人也進諫,高祖聽從他們的建議,封存秦朝的財富和寶物,將隊伍駐紮在灞上,只有蕭何帶著“秦丞相史律令地圖”回到軍中。

漢王元年十二月,項羽也來到函谷關,見關門緊閉,聽到高祖已經平定關中非常生氣。這時有人暗中派人告狀:“沛公欲王關中,讓子嬰為相國,把秦朝的珍寶都據為己有”項羽一聽更是火上澆油,於是謀反范增也勸項羽趕緊除掉沛公。於是一場“鴻門宴”的大戲在鴻門演出。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鴻門宴後項羽率兵屠殺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擄掠財物婦女,而後東歸。到了漢王元年二月,項羽以最高統帥自居,尊懷王為義帝,立諸將為王、候。立高祖為漢王,管轄巴、蜀、漢中41縣,都南鄭。

高祖沒有辦法,也只好前往南鄭,項羽只給了他3萬兵力,加上自願跟隨的幾萬人,也不到10萬,為了防止其他諸侯的襲擊,打消項羽對他的猜忌,高祖接受張良的建議,把通往漢中的棧道燒燬。

一個好漢三個幫,草根皇帝因這幾個人完成從沛公到漢王的轉變

自此滅秦的戰爭停息,而更大的戰爭正在醞釀中,正是有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的輔佐,才能讓高祖實施懷柔政策,休養生息,讓自身變得更加強大。為後期楚漢戰爭的勝利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