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作者:學思知行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傳統都是流傳了千年以上,例如,過春節要貼春聯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之一。春聯在從前要用毛筆書寫,分上下聯,還要對仗,內容都是吉祥的語言。代表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一) 最早的春聯出現在何時

雖然中國人過春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春聯的出現要稍晚一些。

據考證,最早的春聯應該是五代時期的蜀國的皇帝孟昶所寫。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對蜀國虎視眈眈,但孟昶卻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修軍備,在一年的春節,孟昶寫下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一副春聯。但到了第二年就被宋朝給滅了。

巧合的是,當時攻入蜀國的大將就叫石餘慶,而趙匡胤又把自己的生日定為長春節。從此,這副春聯就這樣以奇怪的方式流傳了下來。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二) 清朝魯西南貼春聯和如今不一樣

據清康熙《定陶縣誌》記載:“除夜老少共宴飲,曰分歲。元旦畫門神貼桃符,家人序拜,親友相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春聯當時不叫春聯,叫桃符。

而且,當時貼春聯的時間和我們現在的時間有所不同。

如今的人們在過年時,貼春聯的時間一般是在除夕的當天,也就是大年三十這一天,有的是早上,有的是下午,總之,這一天要把所有的家庭事務處理完,代表著一年的結束。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就連正月初一吃的餃子,也要在除夕包好,到初一的時候吃。而正月初一這天,是人們在忙了一年後難得的清閒時光,這一天,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是不幹活。

而從縣誌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貼春聯是在元旦的當天。這裡的元旦可不是我們公曆的1月1日那個元旦,而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日。因為古代還沒有引進公曆,所以,我國的古人是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的,也就是一元復始的意思。

從這裡可以知道,清代的人除夕這天是不貼春聯的,而是正月初一貼春聯。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三)大人不發紅包,小孩沒有壓歲錢

清道光《城武縣誌》記載,“(元旦)夙興具祭品香燭拜神祇並灶,祀其祖先畢拜尊長。”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後,古人還有很多事要辦。

一個是要祭拜天地神仙和灶神,一個是祭祀祖先後向長輩拜年。

在這兩個縣誌裡,我們都沒有看到長輩發紅包和收到壓歲錢的記載。這說明,當時只是僅僅拜年,而不發紅包。

大人省了錢,小孩沒有壓歲錢。那麼,這是不是代表了人們沒有這樣的習俗呢?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實際上,發壓歲錢在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地給銅錢就行了。當時的壓歲錢是特製的銅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這種錢就是我們民間稱為的“花錢”。

當然,也有專門給孩子錢財的,讓孩子買零食吃等等。但在清代的魯西南,這些縣誌之所以沒有記載發給孩子壓歲錢,也是有著經濟上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人們太窮了,平時連吃飯都成問題的當時,哪裡有錢給孩子亂花呢?再說,平民家庭又上哪裡去專門買專門的“花錢”給孩子們呢?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生活的年代是怎樣地超越了古代,生活又是多麼的幸福。

清朝山東這個地方的人過年,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還有個習慣很省錢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