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4月15-17日,2020 年度“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學術研討會在常州召開。2020 年底,由江蘇省考古學會公佈的首屆江蘇考古重要考古發現專案中,常州包攬了全部六個專案,史無前例地實現了常州考古“全滿貫”,再次雄辯地證明了常州歷史文化的悠遠流長和深厚根基。2021年9月,此次“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的相關文物展覽將與大家見面。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金壇南宋虞七二娘子墓開棺前專家論證

“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由江蘇省考古學會從上一年度江蘇省內具有重大學術意義、考古價值、社會影響的考古專案中遴選得出,代表了江蘇考古的最高水平。2020 年度“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均花落常州,分別是:溧陽東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常州寺墩、象墩新石器時代遺址,金壇沈家村春秋土墩墓,溧陽古縣六朝城址,金壇南宋虞七二娘子墓,常州明清金龍四大王廟遺址。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彭輝介紹,這六個專案分別反映了常州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春秋時期、六朝時期、南宋及明清時期的文明發展及經濟社會狀況,時間跨越約 6000 多年,串聯起常州這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悠久脈絡。

寺墩、象墩遺址:距今約 5000 年,太湖西北部五千年良渚文明的實證地

寺墩、象墩遺址是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研究工程“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課題的組成部分。寺墩遺址位於天寧鄭陸鎮三皇廟村,遺址於上世紀 70 年代被發現。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部分良渚文化遺物

在第六次考古發掘中,考古隊初步明確了寺墩墩體的內部結構。寺墩墩體頂部 4 層以下均為良渚文化堆築而成,墩上曾存在良渚文化大型建築基址。

寺墩東部是貴族墓葬區,此次發掘重新將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位置確定並測繪,新發現良渚文化小型墓葬 8 座、崧澤文化墓葬 7 座。

最重要的是,在三號墓南部發現良渚文化 G17,出土刻符大口缸殘片若干,刻有“日月山”、“鹿角形”和“三叉戟形”等符號。另外在崧澤文化的水井中出土彩陶 6 件,其中一件繪有精美的編織紋飾,可以窺見寺墩遺址崧澤文化時期極高的工藝水平。

象墩位於常州市春江鎮杏村,是太湖西北部地區新發現的一處主體文化內涵為良渚文化的古遺址,遺址中心為一明顯高出地表約 4 米的大土墩,殘存面積約 4000 平方米,俗稱象墩。透過近兩年的考古工作,主要發現良渚文化環壕 1 座、大型建築臺基 1 處、連排房址 4 座和道路 3 條。

專家表示,透過這兩年江蘇“考古中國”專案的開展,進一步描繪出了長江下游地區太湖西北部的良渚文化格局。常州以其聚落眾多、分佈廣泛,堪稱是太湖西北部五千年良渚文明的實證之地。

金壇南宋虞七二娘子墓

千年棺木上繪有宋代“宇宙星象”觀念

金壇南宋虞七二娘子墓搶救性發掘是常州市考古工作者繼 2019 年金壇唐陵村元墓發掘後,又一次成功開展的實驗室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出土一具儲存完好的漆棺,漆棺四面繪有生動飄逸的四象圖案:白虎、青龍、玄武、朱雀,棺內蓋板繪有複雜的天象圖和宗教符號,形制非常獨特。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虞七二娘子墓出土的棺蓋板繪有複雜的天象圖和宗教符號

棺內出土的木買地券明確記載了墓主的身份、下葬時間等重要資訊。此外棺內還出土了木桌、木椅、成組錫明器、金銀首飾等數十件文物。

專家表示,南宋虞七二娘子墓是常州市近年來發現的墓葬形制最為獨特,且有明確紀年和墓主資訊的宋代墓葬,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常州明清大王廟遺址

閱盡繁華滄桑的大運河守護神殿

2019年常州博物館在對長江中路西側、勞動西路北側地塊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明清金龍四大王廟遺址,隨後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大王廟建築佈局

金龍四大王廟,主要分佈於黃河、大運河沿線。明清時期,運河沿線供奉的最多的水神是金龍四大王。金龍四大王,原名謝緒,為在南宋滅亡時期自殺殉國的杭州書生,家中排行老四,讀書於金龍山,故稱金龍四大王。傳說元兵入侵中原,他不願當亡國奴,投江而死。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他為護國濟運黃河之神,併兼管運河。隆慶六年,萬曆派兵部侍郎萬恭前往魚臺獻祭,正式敕封河神謝緒為“金龍四大王”。

常州考古“全滿貫”,江蘇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展現千年文脈

大王廟滴水、瓦當

考古發掘揭露了四大王廟的主體結構,為多進院落式結構,從南到北依次為大殿、看樓、戲臺、戲樓、過門樓等,發現了記事石碑、功德碑等碑刻,以及高浮雕龍紋、雲紋的石構件、望柱、須彌座,勾欄等,還有龍紋滴水、瓦當、金磚等建築構件,同時還出土了大量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片、紫砂壺殘片、銅錢等。

大王廟遺址作為運河附近一處重要的明清建築遺址,結構完整、規模宏大。與大運河的運輸、商貿、信仰直接相關。為當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員進行廟會,商幫聚會的重要地點。各地的經濟模式、風俗習慣在此交匯,從而引發了商貿文化、水運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市井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這對常州地區大運河文化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次常州取得考古發現的重大突破,得益於近年來常州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深入推進考古前置工作。2020年9月,原常州博物館考古部與原常州文保中心考古部門整合併成立“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構建了完善的文物保護和學術研究機構體系,承擔常州全市考古調查勘探挖掘工作。成立以來,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已累計完成各類考古調查勘探工作40餘項,調查勘探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考古發掘7375平方米,發掘出土各類文物600多件。

通訊員   常文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