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孔子認為春秋時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其中的標誌之一就是“陪臣執國命”。孔子將“陪臣執國命”評價為:“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那麼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西周實行分封制,天子的領地叫“天下”,將天下的部分領地分封給諸侯,諸侯的領地叫“國”,將所有的部分領地分封給大夫,大夫的領地叫“家”。諸侯、大夫對領地的統治是獨立的,天子諸侯基本不干涉。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輔佐天子、諸侯、大夫治理領地的官員臣屬則被稱為“陪臣”。在西周和春秋前期,諸侯是天子的眾多陪臣之一,大夫也是諸侯的陪臣之一。不過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後期,陪臣基本上專指效忠於大夫的家臣。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西周分封制基本解體。本應該是天子之臣的諸侯架空天子,展開爭霸。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作為諸侯之臣的大夫發展起來,架空了自己頭上的諸侯,魯國的“三桓”大夫就是如此。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夫為了能完全控制國政,一方面擴張自家領地以擴充實力,另一方面則長居國都以世襲壟斷實權官位。不過這樣一來,大夫自然無法直接管理自家的領地,只得將領地的統治權下放給自己的家臣代管。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夫的權力基礎是自家的領地,而這些領地大部分被家臣(陪臣)控制,大夫自然逐漸被自己的家臣架空了。被大夫控制的諸侯國政也隨之轉移到了大夫的強力家臣(如陽虎)手中,這就是“陪臣執國命”。

讓孔子感到深惡痛絕的春秋"陪臣執國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家臣在西周分封制中是等級最低的貴族,而他們卻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後期控制了諸侯國政,這標誌著分封制乃至整個禮樂制度已經全面崩潰。孔子一直主張恢復禮樂制度,當然對此深惡痛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