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三星堆火了之後,各族吃瓜崽紛紛申請出戰,開始認親模式。大家不要慌,問題不大,都是親戚不要激動,多少跟三星堆有點關係。前面已經撰文寫過三星堆和彝族的關係,咱們今天來寫寫跟苗族的關係。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咱們這裡從三星堆一期,也就是距今四千三百年說起。這個時候也就是傳說中的堯舜時代。這個時代,湖北石家河文化和浙江良渚文化同時涼涼,北方龍山文化崛起,甘肅青海的齊家文化興起,齊家文化在考古中被發現影響了三星堆文化。

在一衰落一興起之間,很可能對應著堯舜與三苗的戰爭。而三苗就是苗族的祖先。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舜帝曾驅逐四凶,四凶是這麼幾位。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舜帝還驅逐了一些部落。

《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放馬雚頭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這裡的三危據考證兩個地方認領,一個是甘肅天水,一個是甘肅三危市。甘肅民間傳說三苗分散居住,有兩個三危不足為奇。這個位置,就是齊家文化所在地。

四凶怪獸和部落是有對應關係的。

《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宴,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左傳昭公九年》孔穎達疏:“饕餮,三苗也”;唐孔穎達疏:“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

你們會發現這裡四凶之一饕餮就是縉雲氏。三苗是九黎的後人,怎麼又成了縉雲氏的後人?按照古人的習慣,縉雲氏當過三苗盟主,就可以記為三苗為縉雲氏之後。(當過一屆就算數。)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因為炎帝黃帝當過我們的盟主,並不是血緣關係。其實他在舜帝執政的某些年,應該就是三苗的盟主(其他時代不是)。因為甘肅民間傳說,他們把三苗首領稱為縉雲子,所以被遷到三危的時候,縉雲氏就是三苗的盟主。

關於三苗的位置,書籍記載為,也就是鄱陽湖和洞庭湖中間。湖北石家河文化就在其中。這應該是三苗國相對穩定的一個疆域。縉雲氏,封地浙江縉雲縣,屬於良渚文化。縉雲氏是黃帝的夏官,管理南方的官員和掌兵權的官員,所以良渚古城很可能是他的“省會”。在舜帝遷三苗於三危的時候,縉雲氏已經失去了夏官的位置。這時的夏官是顓頊後人祝融氏。這個時候三苗的疆域應該要包括鄱陽湖以東的浙江。

三苗被遷往三危之後,對應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衰落。當然良渚文化衰落還有自然原因,那就是海侵和洪水。自然原因和戰爭原因是互相有聯絡的,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琮,這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舜帝說縉雲氏貪財,從中可見一斑。良渚文化是距今五千三百年到四千五百年左右,良渚後期,玉琮紋飾越來越簡略,這可能跟當時洪水氾濫有關。相對於當時困難的生活,舜帝可能會覺得做如此多的玉琮純粹是浪費民力,哪怕是紋飾變簡單。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這個時候齊家文化也興起了,它還是屬於彩陶文化,是仰韶彩陶文化的後裔。不過不同的是,仰韶文化玉器稀少,而齊家文化玉器多了起來,良渚的代表物件玉琮也出場了。這很可能是良渚文化的一部分人遷徙到甘肅與當地融合了。在齊家文化中,出土了許多素面玉琮,這些玉琮沒有任何花紋了。這可能是因為甘肅青海物質條件不好,也可能是舜帝不許。

三星堆大型發掘之後各族紛紛認親,不要慌,大家都是親戚

齊家文化的玉琮,出現在了三星堆文化。就在這次三星堆新的發掘活動中,也發現了一個黑色素面玉琮。這個玉琮在商代,齊家文化的晚期是距今三千年,也已經進入了商朝。當時在中原也有玉琮,造型與齊家文化一致。現在還不清楚它們三者之間具體是什麼關係。如果說三星堆素面玉琮從齊家文化而來,那麼就有可能有苗族先民從甘肅青海南下四川。

湖北的石家河文化有很多銅器冶煉的遺存,仰韶文化的銅器是很稀少的,從齊家文化開始,西北地區的銅器大量增多。這很可能與石家河文化的人進入甘肅有關。

那麼苗族先民是佔領了成都平原了嗎?這就要從他們的古歌入手了。目前我沒有在他們的傳說中看到他們說佔領成都平原成為古蜀國的領袖。我看到苗族古歌說他們到了三危之後,又翻過了雪山,然後南下。雪山,他們的學者認為是岷山。翻山之後他們沒有進入平原,而是在山裡養犛牛,有羌族的幾個首領收留了他們。從目前我看到的古歌來說,他們的身份是古蜀國的臣民。作為臣民,參與古蜀國玉器的製造,銅器的製造都是可能的。

所以說至少因為舜帝遷三苗於三危,讓苗族先民與三星堆也產生了聯絡。這裡要注意我說的是至少,其他的聯絡還有許多。比如四川南部的若水,也就是昌意居住的地方,流傳著蚩尤攻打若水蜀山氏的傳說,在這裡就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