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提起鰲拜,你一定會想起“滿洲第一勇士”之稱,更會想起《鹿鼎記》中少年康熙鬥敗鰲拜那大快人心的場景。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鹿鼎記》,鰲拜劇照)

鰲拜一生戎馬,揚名立萬,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將門之後,做為馬背上的後裔,鰲拜精通騎射。

青年時代就追隨皇太極征戰沙場。他曾主動請纓攻下了牽制清軍入關支撐點的皮島。皇太極聞之大喜,親自到努爾哈赤墓前焚文祭告。鰲拜也因此被賜為“巴圖魯”(滿語,勇士),晉爵三等男。

崇德六年,鰲拜在松山、錦州五戰五捷,大敗明軍。這場戰役是明朝大勢東去的拐點,也是清軍入關奪取統治核心的基礎。鰲拜憑此一戰,又被冊封為一等男。

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皇太極之弟多爾袞企圖繼承皇位,與皇太極之子豪格操戈相向。當時,鰲拜是鑲黃旗護軍統領,在這場爭鬥中起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鰲拜與擁護皇太極之子的朝臣不惜以武力相逼,迫使多爾袞放棄皇位爭奪。

最終,在鰲拜的強硬擁護下,多爾袞為免內訌,勉強同意福臨即位,即順治帝。鰲拜又為順治帝順利繼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順治即位後,鰲拜又先後剷除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農民軍。鰲拜又因多次立功,被冊封。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鰲拜畫像)

隨即順治帝因天花英年早逝,指定年僅8歲的玄燁繼位,即康熙帝,並任命索尼,蘇克哈薩,遏必隆,鰲拜為顧命大臣,由四人合力輔佐康熙。

雖說是“合力輔佐”,但是四人卻各懷鬼胎。

索尼年老體衰,欲安度晚年,不想引火上身;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親信,多爾袞死後轉投順治帝,所以對康熙也是心猿意馬;遏必隆是沒有主見的牆頭草,多附著於鰲拜。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康熙王朝》索尼劇照)

透過前面對鰲拜生平的簡述,我們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原由。

一。鰲拜出身非愛新覺羅,篡位無法服眾。

雖然擁軍40萬,但是鰲拜也深知皇位並不是僅靠兵權就可以坐穩的。看看三國時的董卓,調大軍進駐洛陽了,皇帝也被玩弄於股掌,為何他不能直接篡位?沒人服他啊!

滿朝文武,皇族,各地軍隊,不可能服非皇族篡位者。

曹操挾持了漢帝一生,也不篡位,到他兒子曹丕才篡位。司馬懿窮盡三代,挾持曹魏皇室,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才篡位。

對比一下,鰲拜能跟上面的那兩個家族比?不服眾後果是什麼?

一旦鰲拜篡位,軍隊能不能指揮得動還另說,各地駐軍直接進京勤王或者自立山頭。

況且,那40萬大軍也不是說調進京就立馬到的,大軍調動,需要時間多少?牽動多少人的目光?而且,沒有軍令調動大軍進京,等同謀反。鰲拜不會連這點腦子都沒有。

一國之君不僅要精通文治武略,能處理錯綜複雜的朝中關係,更要治理天下,要讓民心眾望所歸。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八旗兵)

蘇克薩哈就是被鰲拜以莫須有的罪名,迫使康熙將其賜死的。所以,鰲拜在朝廷中並無太多親信,政治根基不穩。

二。鰲拜沒有膽量。

雖然順治和康熙繼位時尚都年幼,沒有治國平天下的能力。但是,不要忘了還有孝莊皇后。大玉兒孝莊皇后,經歷了四朝皇帝,輔佐了三位帝王,後被雍正盛讚“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在一個男權社會,她能於多爾袞和眾大臣中斡旋,助順治繼位,後又助力康熙順利登基,並在朝事中對兩個小皇帝進行各種輔佐,可見孝莊皇后的手腕。

孝莊皇后一方面籠絡鰲拜,一方面又為康熙娶了索尼的孫女為妻,牽制鰲拜。所以,對於孝莊皇后,鰲拜是從內心畏懼的。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康熙王朝》孝莊皇后與康熙劇照)

三.鰲拜沒有必要。

鰲拜排除異己,黨同伐異,逼迫康熙賜死蘇克薩哈,並不是為了奪取皇位,而是為了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快感,況且,康熙繼位時才8歲,多半也是受鰲拜左右。換言之,他已經跟一國之君無異,何須再推翻康熙?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鹿鼎記》康熙劇照)

四。鰲拜沒有野心。

鰲拜若是想爭奪皇位,在皇太極駕崩之時,鰲拜作為護軍統領完全可以倒戈相向,亦或,順治剛繼位時鰲拜也可以將其推翻,但是他都沒有,反而全力輔佐,這說明,鰲拜根本就沒有想做皇帝的野心。

五。鰲拜沒有想到。康熙雖然年幼,但是卻聰慧過人,且城府極深。他表面順從於鰲拜,且天天沉迷於布庫(滿語,摔跤),實際卻暗度陳倉,訓練了一群衷心耿耿的小侍衛。

鰲拜一生征戰沙場,根本沒有把這些小侍衛放在眼裡,以為就是小孩子的遊戲。於是就出現了康熙廷前智捉鰲拜的情景。

清朝權臣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布庫活捉鰲拜)

隨後康熙親自審問鰲拜,並處以死刑。鰲拜自知罪惡深重,但他企盼能免極刑。所以,當審問結束時,鰲拜對著康熙掀起衣服,露出了滿身的傷痕——那是他為大清打江山時留下的印證。

康熙心生憐憫,免去了鰲拜的死刑,改為終身禁錮。這不難看出,康熙也深知鰲拜並無反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