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廟號和諡號貫穿著中國封建時代的始終,廟號是皇帝死後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商朝。諡號則是帝后、王侯將相死後,由後世評價是非功過的的名號。廟號和諡號比較好區別,廟號的最後一個字為“祖”或者“宗”,比如“唐高祖”、“唐太宗”這兩個都是廟號。諡號的最後一個字則為“帝”,比如“漢武帝”。廟號和諡號有很大的區別,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死後才能獲得。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在三國時代,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帝,活得好好的就把自己的廟號定好了。他便是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曹叡是魏國的第三位皇帝,但他的身世比較坎坷,這與他的母親有著很大的關係。他的母親甄氏原本是袁紹的兒媳婦,曹操攻破鄴都後被曹丕所得,併成為了後者的妻子。在曹丕和曹植的爭儲鬥爭中,甄氏的出身沒有給曹丕帶來一絲的優勢不說,反而讓他處於劣勢。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曹丕成功上位後,也沒有給甄氏好臉色,一直冷落他。甄氏因為心中有怨氣,寫了幾首詩,被好事者告知曹丕。已經是魏文帝的曹丕勃然大怒,下詔賜死甄氏,曹叡就這樣失去了母親。因為甄氏的緣故,曹丕對曹叡也不甚喜歡,所以曹叡也沒打算自己日後能接班。曹叡登基稱帝后,追諡母親為“文昭皇后”,這是許多皇帝的常規操作。曹叡思念母親,就為她建立了廟宇祭祀,史載“辛巳,立文昭皇后寢廟於鄴”。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景初元年(237),曹魏的宗廟從鄴城被遷到了洛陽,甄氏的廟也在其中。這裡需要提一下曹魏的宗廟制度,其沿用了東漢以來的宗廟制度——同堂異室制度。因為曹操祖上是過繼姓曹的,所以曹丕繼位時除了給曹操追尊魏武帝,連曹操的父親曹嵩也一併追封了。太監曹騰則是由曹叡追封的,所以曹魏有4個宗廟。曹叡採納儒學大師鄭玄的主張,制定了“一祖二宗四親”的七廟制度。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按理說應該繼續往上追封、湊夠七廟才對,但奈何曹氏祖上的姓氏問題,所以只能等後人去湊齊七廟。曹操定王業、曹丕開帝業,這兩位自然是要尊為祖的,一個是魏太祖、一個是魏高祖。曹魏政權的宗廟也自然要以曹操的太祖廟為核心,曹叡擬訂的是文帝廟在左,號“昭祧”;自己以後的廟在右邊,號“穆祧”。並規定,這三座廟後世子孫不得拆毀。為了確保自己能夠享受太祖曹操和高祖曹丕一樣的宗廟待遇,曹叡親自給自己擬定了一個“烈祖”的廟號。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自古皇帝多渴望長生不老,活著就給自己定廟號的,曹叡是頭一個。但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的兒子都夭折了,以後接他班的多半是別人的兒子。按照宗廟制度,天子七廟一般只祭祀幾位關係近的,和幾位關係遠、但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一般來說,超過四代以後,就會毀了自己高祖父的廟,稱之為“親盡”。比如曹叡曾想給曹騰的父親立廟祭祀,但大臣反對說,你老爹都沒管這事,這孝心輪不到你來表。

三國時期最有孝心的皇帝,生前就為自己定廟號,只為對母親盡孝

曹叡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給自己定廟號,就是為了自己死後,即便是由別人的後代接班,自己也能夠賴在宗廟裡不被般走。因為只有他的廟在宗廟裡面接受祭祀,他為母親立的廟也才能得到保障。畢竟當年甄氏是被曹丕賜死的,一旦過了四代皇帝,曹叡的廟保不住了,甄氏的廟也要跟著被拆。曹叡在自己活著時給自己定廟號,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後世能祭祀他的母親。曹叡身為一國之君,對自己的母親盡孝如此,著實令人感動。

但曹叡絕對不會想到,直到曹魏滅亡,“一祖二宗四親廟”的七廟也沒湊齊。如果他事先知道,或許不會頂著罵名,自己給自己定廟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