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作為前秦君主,苻堅也算是十六國中難得一見的明君,只是無奈生在了無人問津的兩晉南北朝時期。實際上,苻堅在位期間的功績相當出色,他的許多事蹟,諸如抑制地方豪強,興修水利,救濟貧民,建設文教等,都與那些名留青史的帝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苻堅

苻堅本是氐族的統治者,卻毫無顧忌地重用極有才能的漢族大將王猛,這在如今看來稀鬆平常,可是在當時那個民族之間彼此仇視的時代背景下,對異族人民採取懷柔政策實屬難得。苻堅不僅沒有被封建社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偏見束縛,反而兼濟天下,知人善用,倡導平等,不得不承認,這一舉動著實有著過人之處。

苻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四處征戰,在那個分裂割據的時代,前秦政權一度統一了北方,國力之強盛自不必多言。無奈恰在巔峰之時,常勝將軍苻堅卻遭遇了滑鐵盧,淝水之戰一役過後,異族反叛,政權重建,前秦本身並不穩定的統治基礎開始分崩離析,此後便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淝水之戰的失敗無疑是前秦的轉折點,這場戰役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雙方兵力相差將近十倍,可是原本視東晉為囊中之物的苻堅最終卻一手葬送了自己的天下。前秦由盛轉衰,反倒為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做了嫁衣。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淝水之戰

前秦的疆域擴張是從苻堅登基為帝之後開始的,此後苻堅逐個擊破,武力迫使北方地區的政權歸順於前秦,直至統一北方。苻堅是一個武斷的理想主義者,他不顧族人反對,一意孤行,對收服的民族政權普遍採取‘’仁政‘’,試圖讓戰敗國家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統治。苻堅的做法顯然有違常理,也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對所謂統一北方的政治局面產生了誤判,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西燕政權的皇族慕容氏。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慕容楷、慕容紹言於慕容垂曰:‘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由此可見,那些被苻堅納入麾下的民族政權並不忠心,復國願望非常強烈。

當時的反叛勢力以羌族首領姚萇和慕容氏慕容垂為首,苻堅對這兩人不但沒有防範他們的造反之心,反而對他們信任有加。在苻堅下令攻打東晉時,大多數臣子皆是勸解,唯有意圖復國的幾人對這個決定大加支援,其狼子野心顯而易見。另一方面,苻堅對其他民族政權的懷柔政策甚至已經到了極端的地步,氐族貴族與外族人發生矛盾時,苻堅總是習慣性地偏向異族,這引起了氐族貴族階級的強烈不滿。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淝水之戰圖畫

苻堅上位本就被人詬病,他謀害了前任皇帝苻生才得到了皇位,這在前秦封建貴族看來,他這個皇帝並非’‘正統’‘,對他也有排斥之心。在淝水之戰開戰前,苻堅最信任的大將王猛已經去世,苻堅也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淝水之戰後,苻堅的不得人心得到了充分體現。對於一個統一北方的大國來說,僅僅因為一場戰役的失敗,就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土崩瓦解,這在歷史上非常少見。前秦本身作為一個新興政權,內部還未整合完成,便貿然進攻東晉,本就存在著隱患。鞏固統治是歷代帝王在位期間的永久命題,苻堅卻操之過急,又對現實狀況做了錯誤估計,這才導致了前秦的最終覆滅。

許多資料稱,淝水之戰中前秦兵力達到了八十餘萬,而東晉兵力卻不足十萬,實際上這只是籠統的說法。前秦的八十餘萬人是舉國之力,前秦作為北方泱泱大國,領土面積自然不必多說,所以他的兵力實際上分散在四面八方,大致可分為巴蜀、幽冀、涼州和關中四個地區。四處兵力與主戰場的距離各不相同,兵力聚集也有著時間差。苻堅作為主將,也只是率領了一部分兵力,其餘兵力則分散在苻融和慕容垂等前鋒將領的手中,因此在淮南戰場參與作戰的兵力大致只有二十五萬人左右,與所謂的八十餘萬相差甚遠。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反觀東晉軍隊,他們的兵力實際也不止八萬,八萬指的是東晉將領謝玄帶領的八萬北府軍,當時東晉將領桓衝還率領了十萬荊州軍駐守在長江上游流域,所以說決戰戰場參與的兵力只有東晉的八萬人和前秦的二十五人。

苻堅的兵力部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模仿當年西晉滅東吳的戰術,西線巴蜀地區的水師沿長江一路向東,中線襄陽地區的兵力則一路向南,最終的戰場位於江淮之間。此番戰略確實可行,但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前秦能夠佔領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的基礎上。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荊州是前秦巴蜀水師東進的必經之路,東晉在江漢地區的防守皆依附於荊州。據《桓衝桓伊傳》記載:’‘自中興以來,荊州所鎮,隨宜迴轉。’‘可見,荊州一旦被前秦軍隊攻下,東晉將徹底失去廕庇,完全暴露在前秦的攻擊範圍內。可是,苻堅卻判斷失誤,他雖攻下了襄陽,卻丟了荊州,也就未能搶得先機,從而給東晉反擊留下了餘地。

苻堅的用兵之道與他對待異族人一樣,都過於仁慈,又極富理想主義色彩。前秦對東晉在兵力上有絕對優勢,只要不出現嚴重的戰術失誤,取勝基本十拿九穩。可是,苻堅過分推崇懷柔政策,妄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爭剛一開始就派大臣朱序前往東晉勸降,不想卻掉進了晉軍的陷阱。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前秦軍隊原本駐守在淝水西岸,東晉在談判時提出讓前秦軍隊退避三舍,讓出戰場,結果這一無理要求竟然得到了苻堅的首肯。這正好順了東晉的意,於是東晉並沒有選擇與前秦就地決戰,而是利用了水路的隱蔽性優勢,派八千精銳士兵去偷襲。前秦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軍心大亂,而後續東晉軍隊不斷加大攻勢,戰爭開始不久前秦軍隊便潰不成軍。

一代明君隕落,淝水之戰中佔盡優勢,苻堅率領的前秦軍因何戰敗?

淝水之戰形勢

正所謂驕兵必敗,苻堅崛起太快,野心與自信心不斷膨脹,可他卻不具備與之相配的能力,淝水之戰的悲劇便在於此。苻堅的理智本就被傲氣影響,加之他又是一個自以為是的理想主義者,最後只能把一手好牌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