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引言

我國早在六七千年前,便已經開始將野豬馴化為家豬,在距今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文物就有豬骨。在殷墟曾經出土了一些甲骨文資料,當甲骨文被破解後,考古工作者發現在這些甲骨文中也有關於豬的記載:“陳豕(豬)於室,閤家而祀”。一般來說,歷史學家在考證歷史時,除了檢視典籍,更看重文物的佐證。在1981年,湖南省湘潭縣出土了一隻殷商時期的豕形銅尊,便為這一記載提供了最好的佐證。

1981年的春天,家住湘潭縣九華鄉蓮花村的朱桂武準備給自家建造新房,那時候農村裡建造新房很少聘請專業的施工隊,一般都是家裡的父子兄弟加上鄉親父老齊上陣。朱桂武在備好新房材料後,便帶著兒子朱伢子以及幾個鄰居一起開挖地基。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01

大家熱火朝天的在幹活,地基進展得很快,當挖到大約一米深的時候,朱桂武的鋤頭碰到了什麼硬東西,而且當鋤頭碰上去的時候,大夥兒還聽到咣噹一聲脆響。一般如果是挖在了石頭上,不會有這樣的聲音,很明顯在地下埋著什麼金屬物品。所有人都十分好奇,便一同揮舞起鋤頭,迅速將周圍的泥土挖開。

等周圍的泥土都被挖開清空後,一個鏽跡斑駁的暗黑色東西出現在大家眼前,這個東西大約高半米長,應該不到一米,整體看上去像是一個動物,但是由於周圍還有很多泥土附著其上,所以眾人一時辨認不出這到底是什麼動物。大夥兒一起動手將挖出來的這個東西給清理乾淨,再一看,就能很輕易辨認出,這是一個金屬鑄造的豬型器具。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02

村子裡的人聽說後都一窩蜂地跑來看熱鬧,訊息便很快傳開了。連湘潭縣城裡收廢舊貨品的店老闆也趕到村子裡頭來看,這個店老闆有點兒見識,在看到這個豬之後便想要將之買下。但是朱桂武父子卻覺得事有蹊蹺,在仔細考慮後,他們決定將這件物品上交。

那時候的通訊不像現在這樣方便,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問題。朱家父子只能在第二天一大早抬著這隻“豬”送到縣政府,那個時候的縣政府還沒有設立專門的文物管理部,也沒有專業人士可以辨認,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文物,於是便建議父子倆將這隻“豬”送往省博物館。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於是父子倆又乘著車直奔長沙而去,在到達省博物館後,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何所長立即接待了他們。在仔細觀察過這隻“豬”之後,何所長萬分激動,他強烈向朱家父子表示感謝,說他們找到了一件國寶。整個研究所的人都聞訊而來,他們將這隻“豬”再次清理後,終於看清了它的全貌。

03

這是一件豕形銅尊,通高40釐米,長72釐米,重19。75公斤。這隻青銅豬的外形十分逼真,它的耳朵直直立起,在後頸上還有鬃毛,嘴部比現在看到的家豬要長,而且還有獠牙外露,看起來野性十足,像是一隻野豬。在銅尊的外表面覆蓋了各種紋飾,頭部與腹部,四肢和臀部的花紋都不一樣。但是由於這隻這這件銅尊在地下埋藏的時間太長,所以有一些紋飾的線條受到了腐蝕,看上去並不是十分清晰。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任數》記載:“豕,豬,祭祀用的犧牲。”古時候,豬多用於祭祀供奉。那這件青銅器的用途又是什麼呢?文物工作者們經過詳細的研究考察,最終確定這是一件酒樽,在它的背部有一個橢圓形的孔,還附有孔蓋。但是蓋子上的提手已經殘缺不全,後來文物工作者們根據殘存的情況,將蓋子上的提手復原為鳳鳥形。

為什麼何所長說這是一件國寶呢?因為這件商代豕形銅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全世界只此一件。後來何所長還專門與國內眾多專家學者共同反覆研究,最終可以完全確認這朱家父子發現的這隻銅豬,的確是商代的青銅器。而且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唯一一件整體為豬到造型的商代青銅器。在這件青銅器上,有六處曾經被修補的痕跡,這就說明它曾經被多次使用過,是作為祭祀時盛酒所用的禮器。

湘潭農民建房子,發現地裡有頭“豬”,專家檢驗後快挖挖旁邊

結語

後來,湖南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們又專程前往朱桂武家附近考察,想挖挖這件商代豕形銅尊旁邊是否有新收穫,但是卻沒能發現更多的文物。但是他們在朱桂武當時發現豬尊的附近找到了許多細沙土,這可能是為了保證這件銅尊的周邊相對乾燥,所以專家們猜測,這件青銅器很有可能是被人專門埋在這裡的。

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任數》

《商周時期的豬形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