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觀看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繼續帶來宋朝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當時很多國家與宋朝並立,我們今天要講的首先從這裡開始說起。與宋朝同時並存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金朝,將百官公服分為三等,以顏色為別:一至五品服紫,六至七品服緋,八至九品服綠。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與宋朝相始終的遼朝,執政的契丹人也受到了漢族服飾等級制的強烈影響。《遼史》說:“臣僚戴氈冠,金花為飾,或加朱玉翠毛,額後催金花,織成夾帶,貯發一總。或紗冠,制如烏紗帽,無簷,不掩雙耳。額前垂金花,上結紫帶,未輟珠。”常服為:“綠衣窄袍,中單多為紅綠色。貴者披雕裘,以紫黑色為貴,青次之。又有銀鼠,尤潔白。賤者貂毛、羊鼠、沙狐裘。”神宗(公元1068-1085年)時,改革官制,官員的服色也隨之改革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緋,九品以上服綠。凡緋紫服色者都加佩魚袋。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元豐(公元1078-1084年)以後,改為一品用紫,五至六品用緋,七至九品用綠,青色棄而不用。徽宗大觀、政和年間(公元1107~1118年),朝廷再一次修訂服制。此外,借紫緋制度仍繼續實行。如朝官外放,出任節鎮和轉運使時,可以借紫;出任團練、州刺史時,原本穿綠者可以借緋;原本穿緋者可以借紫。另外,還有一種賜服制度,朝官任職滿二十年,由朝廷賜給緋紫服,後來又改為十五年為期。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宋初,服飾風尚還比較儉樸。宋太祖趙匡胤本人的衣服也多為素色。大約至太宗(公元976-997年)時,服飾風尚已趨於奢侈,後愈演愈烈。至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社會上奇裝異服紛紛出現,婦人“冠服塗飾,損益用舍,蓋不可名記”。黝紫色服裝風靡一時。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至神宗(公元1068-1085年)、徽宗(公元1101-1125年)時,社會上服裝奢侈之風更盛,“宣和之季,京師士庶競以鵝黃為腹圍,謂之腰上黃”(岳珂《程史》卷五《宣和妖服》)。青色服裝盛行一時。欽宗在位時間(公元1126-1127年)雖短,但服飾奢靡之風仍不遜於前朝,就色彩民俗而言,有“兒童稚齒,垂金拽紫”,“朱紫紛亂,不勝其濫矣,習以為常,恬不知愧”等等記載(《靖康要錄》)。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南宋初,服色有所改變,重視素裝,趨於簡易。服色的等級界限還能維持,“自縉紳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賈皂隸衣服遞有等級,不敢略相陵躐。士人冠帶或弱籠衫,富民、胥吏皂衫,販下戶白布襴衫,婦人非命婦不敢用霞帔,非大姓不敢戴冠用背子”(《淳熙三山志》卷四十《歲時·序拜》)。但至孝宗(公元1163~1189年)時,奢侈之風在全國迅速興起,服飾的等級制度被打破了。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宋史·輿服志》記載了朝臣的奏議與皇帝的詔書,要求“俾閭閻之卑,不得上尊者同榮;倡優之賤,不得與貴者並麗”。但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今閭閻之卑,倡優之賤,男子服帶犀玉,婦人塗飾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宋史·輿服志》)。朝廷雖然下詔禁止,但實際上是禁不住的。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描述了其時情況:“至渡江,方著紫衫,號為穿衫盡巾’,公卿皂隸,下至間閆賤夫,皆一律矣。”時人梁克家說:三十年前“自縉紳而下”衣服皆有等,不敢略相陵躐”,而後“漸失等威,近歲尤甚,農販細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甚婦女至用背子、霞帔”(《淳熙三山志》卷四十《歲時,序拜》)。朱熹也慨嘆:“今衣服無章,上下混淆。”

宋朝色彩制度影響深遠,前期風尚淳樸,後期則趨於奢侈

這一情況的出現,顯然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活躍有關。那些“富埒王侯”的富商大賈,再難容忍品色服加給庶民白衣的恥辱,而以大膽的“僭越”行為向等級色迷信挑戰,終於衝破了人為制度的品色服界限。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女真人進入黃河流域,卻借鑑了宋代的冠服制度,規定公服五品以上服紫,六品七品服緋,八品九品服綠,款式為盤領橫。好了,以上就是小編今天帶來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