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黃帝大戰蚩尤,這是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上古神話傳說,涉及到華夏兩位先祖,同時也是上古時期少有的精彩大戰之一。

它最先記載於《山海經》,書中將黃帝與蚩尤之戰記錄的很玄妙,兩位先祖各自都請了不同的神仙鬼怪前來參戰,打的可謂氣候無常,日月無光,讓讀者遐想不已。

《山海經》原文記載: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從原文可以看到,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已經到達了隨意掌控氣候變遷以圖戰爭勝利的地步,蚩尤的風伯、雨師控風縱雨,黃帝的女魃大旱不止,這顯然已經是神仙的戰場了。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0。0 原文對黃帝大戰蚩尤記錄的過於神化

但以我們後人的眼光看來,都知道神仙是不存在的,《山海經》關於黃帝與蚩尤的大戰明顯具有故意神化的嫌疑。

風伯、雨師等等或許只是當時的巫師,掌握了氣候變化的少許規律,因而才有如此神奇的記載。

換言之,整個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其實就是因為當時華夏大地氣候變遷而導致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往來不止,故客觀來講黃帝與蚩尤的大戰應該持續了很久。

一、第一部分“應龍蓄水”

從原文看來,黃帝令應龍在翼州進攻蚩尤,而“應龍蓄水”拉開了整個大戰的序幕,這裡的應龍不是神話裡的飛龍,他應該是指黃帝時期以類似飛龍為圖騰的一個部落,從屬於黃帝部落,這樣才能被黃帝所驅使。

而“應龍蓄水”,則可理解為應龍部落的人在蚩尤部落的上游部分截住了水源,以此來遏制處於下游的蚩尤部落。

因為冀州按照古籍《禹貢》記載,所包含的範圍應該有山西中南部,河南北部,河北的大部分地方。因此從地理上來講,應龍部落的人在蚩尤部落的上部分蓄水是講的通的。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1。1 《禹貢》講到古時候冀州的範圍

蓄水可能的目的有兩個。其一便是限制下游蚩尤部落的生活,因為按照文獻記載看來,蚩尤部落長期都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以及長江中下游一帶,這些地方氣候優越、水資源豐富,蚩尤部落主要種植的穀物很可能是對水資源需求極高的物種。

應龍部落於上游蓄水,便可以從蚩尤部落需求的根本上遏制其部落發展。

其二應龍部落此舉也有可能存在抬高水位而後一舉決堤,企圖淹沒處於下游地區的蚩尤部落的可能。歷史上存在過很多運用水戰取勝的案例,比如戰國時期,秦國就曾決黃河之水,以淹魏國大梁,致其滅國。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1。2 戰國時秦國決黃河水以淹大梁

此舉能極大破壞敵人的有生力量,一般如果有條件,基本都會為戰爭首選攻敵方式,但同樣此舉也有很多限制因素,蓄水的位置、氣候的影響、下游的地理條件等等都是關鍵因素,哪一項把握不精準,便會失敗,而且還會使無辜的老百姓遭殃。

而不管應龍部落是出於何種選擇,從後續的記載看來,他們於上游蓄水這一招也失敗了,似乎對蚩尤部落產生的效果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影響。

反倒是讓蚩尤發現了應龍部落的這種舉動,而主動出擊黃帝部落。

二、第二部分“蚩尤進攻”

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這裡面的風伯、雨師應分別是兩個蚩尤後援部落中擔任巫師一類職務的人。

根據《楚辭·離騷》等等一類古籍的記載,風伯族的圖騰應該是飛廉,雨師族的圖騰應該是蛇龜。

從文中記載看來,這兩位巫師對於氣候變化應該研究比較多,能夠透過一些經驗現象判斷是否會有大風或者大雨產生。

就比如《三國志》記載的,周瑜與黃蓋長期在長江邊上操練士兵,對長江什麼時候起東風瞭如指掌一樣。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2。1 《三國志》周瑜對長江的東風很瞭解

蚩尤的兩位後援巫師也對當時什麼季節產生大風和大雨也頗有研究。故而當兩位巫師發現了會有一個持久的大雨時段時,便讓蚩尤率兵進攻黃帝部落。

大雨有時候對戰爭的影響非常大,例如關羽水淹七軍名震華夏的威名,根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就是因為霖雨導致的自然水災而使得於禁被困,最終兵敗關羽,成就其美名。

所以很可能黃帝此時就處於于禁的處境,連綿的大雨對於蚩尤毫無影響,卻讓黃帝部落處處受到壓制。

此外根據黃帝部落此時的活動範圍看來,他們生活糧食的主要來源應當是以耐旱為主的農作物。

所以大雨正好使得黃帝所在區域被大規模淹沒,糧食以及農作物極度歉收;當然也有可能是使得堤壩破壞,水利設施損毀嚴重,百姓生活不便利等等。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2。2大雨使得黃帝部落受到壓制

並且這場壓制可能持續了很久,因為氣候的變化一般不是驟然突變,它更需要一個長久的變化過程。

所以在此期間黃帝一直處於劣勢。並且其它很多文獻,譬如《竹書紀年》等等,也都記載過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有一個幾乎兵敗的關鍵時候。

這個關鍵時刻必然是此時,因為天災而受到蚩尤部落的壓制,黃帝部落必定是無奈的,畢竟不可能真有神話裡那麼傳奇,隻手便可呼風喚雨,驅雷掣電。

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透過堅守,換取時間上的優勢,直到氣候改變為止才可能反敗為勝。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2。3 黃帝部落最終堅持下來

而歷史中的黃帝部落最終也堅持下來了,由於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並不知道黃帝部落到底堅持了多久,但這份堅毅的決心卻是永遠值得肯定的。

這樣,戰爭也自然進入了結尾部分。

三、第三部分“黃帝反攻”

《山海經》記載:“黃帝乃下女魃,雨止,遂殺蚩尤”。女魃經過在文初有過記載,單獨描寫其身穿青衣。

而在整部《山海經》看來,單獨描寫一個人穿什麼衣服是極其少見的,因此青衣必然有含義。此時聯絡到後文女魃至而雨止,大約可以猜想到這是表述其神力的意思。

天無雨而為旱,當旱季來臨時,天空往往是萬里無雲,只見藍天一片的,而青出於藍,則可表明女魃穿青衣,這實際是一種寓意,很可能與巫文化有關。

這時或許黃帝部落因大雨天氣導致接連失利,轉而就開始向上蒼祈求天氣晴朗。女魃衣服的寓意能佐證這時黃帝部落的願望。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3。1 青衣或許是巫文化的象徵

而正巧這個時候大雨連綿的時節剛好結束,天氣轉晴,大概是誤打誤撞,驚喜萬分的黃帝部落自然把功勞歸在了女魃身上。因此女魃出而天下雨止的印象也深深留在了黃帝部落的心中。

然事實則是,這是上古華夏大地本身的一個自然地氣候轉變過程,連續連綿大雨之後,很可能就會逐漸出現一個旱季。女魃則是正巧與這個氣候轉變時機完美契合上罷了。

氣候變為了旱季,黃帝部落自然不在懼怕蚩尤部落,經過一段休養生息,恢復實力之後,便在黃帝的帶領下主動進攻蚩尤部落。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3。2氣候變乾旱,黃帝部落便反攻蚩尤部落

前面講過,蚩尤部落因為長期生活在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主要種植的穀物很可能極度依賴水資源,在這時旱季來臨後,整個部落的實力必然受損以及縮水。

故而不在是黃帝的對手,最終被擊敗。

從上可以看到,整個黃帝與蚩尤大戰,其實和天氣的變化極其相關,天氣是雨季,則蚩尤部落佔上風,天氣變旱季,則黃帝部落取得勝利。

而天氣則關係到兩個部落的糧食物資是否充沛,黃帝部落種植耐旱的物種,在旱季優勢明顯;蚩尤部落因為以前從不缺水故而種植極度需要水的農作物作為部落固定糧食來源,在雨季充沛時節優勢明顯,一到旱季則頹勢顯露無疑。

然而事實上,在從華夏腹地歷史氣候變遷看來,蚩尤部落的敗北顯然是註定的。因為整個華夏氣候其實都在由北向南往逐漸往乾旱發展。

從《山海經》看黃帝戰蚩尤,或許是兩個不同部落的氣候之戰

4。0 古時候華夏的北方在逐漸變得乾旱

特別是黃河流域,在蚩尤的那個時候,似乎看似還雨水充沛。其實當黃帝和蚩尤在持續打仗這段時間裡,黃河流域的氣候就在往乾旱期發展。

故即便是當時蚩尤打敗了黃帝,最終也還是會退回到雨水充沛的南方,因為黃帝打敗蚩尤不久後,黃河流域原先的溫暖多雨氣候,便真的被寒冷乾旱所取代。

就和大象古時候還在中國黃河流域生存一樣,隨著華夏氣候的變化,最終南遷到了如今的雲南一帶。

古人將女魃的最終歸宿放在了北方,就是在企圖為這樣的氣候變化做出合理解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