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見文物|"晉國之瑞"見證晉國的崛和興衰--晉侯鳥尊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文明鑄就的禮儀文化傳統沿續千年,陶冶了華夏古國萬千巧奪天工的奇珍異寶。兩千年以前,人們以青銅器為禮,上禮天地君主,下禮親朋好友,青銅文明曾磅礴一時。

山西博物院的晉侯鳥尊就是西周時期的一件宗廟禮器,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鎮館之寶”,被譽為“晉國之瑞”。西周晉侯鳥尊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的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中的晉侯墓。

看見文物|"晉國之瑞"見證晉國的崛和興衰--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早。西周晉侯鳥尊器蓋和腹底的銘文“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說明了該器是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經考證,西周晉侯鳥尊是第一代晉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見證了第一代晉侯開國之初的功業,燮父去世後,這件宗廟重器隨葬,陪伴燮父長眠地下三千年。晉侯鳥尊不僅是西周青銅藝術的傑作,更是見證大國滄桑的國之瑰寶。這件文物之所以意義重大,就在於透過它確定了西周時期晉國的國都和世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西周晉侯鳥尊實際上是鳥、象複合之體,其中鳳鳥為主體,造型健碩豐滿,象形為輔,但象首部分飾華麗的羽翎紋,以區分與鳥身的鱗片紋。

看見文物|"晉國之瑞"見證晉國的崛和興衰--晉侯鳥尊

西周晉侯鳥尊高39釐米,長30。5釐米,寬17。5釐米,器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鳳眼圓睜,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尾下設一象首惜象鼻殘缺,依據象首曲線分析,象鼻似該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鳥與象這兩種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完美組合,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緻、豪華,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器物上根據不同部位裝飾有豐富精美的紋飾,鳳鳥頸、腹、背飾羽片紋,兩翼與雙腿飾雲紋,翼、蓋間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飾華麗的羽翎紋。

晉侯鳥尊的器物形象是一個鳳鳥,周人對鳳鳥的崇敬和喜愛還有一個鳳鳴岐山的典故。鳳鳴岐山是指周朝將興盛前,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人們認為鳳凰是由於文王的德政才來的,是周興盛的吉兆。商周時期玉器和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突出地表現統治者的“天命”觀念。

看見文物|"晉國之瑞"見證晉國的崛和興衰--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曾於1992年、1993年兩次選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於2001年選入“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2002年修復完畢,晉侯鳥尊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後,收歸山西博物院。修復完成後的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大鳥回望,小鳥依偎,全身佈滿紋飾。自山西博物院建成開放以來,鳥尊作為山西博物院院徽的原型,成為當之無愧的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晉侯鳥尊加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