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說起古代的皇后,大家大多想起的是呂雉、武曌之流,這兩人皆是女中諸葛人物,有勇有謀,比起丈夫劉邦和李治,也並不差毫分。

倆人不僅在政治上極有遠見,呂雉臨朝聽政,在劉邦死後一度稱為漢朝的新的掌權者。武則天更是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將國號改為周。但是對於這兩個人的評價,後世褒貶不一,好像一旦女人與政治扯上了關係就再也不能與好名聲掛鉤。

實際上臨朝聽政的皇后不僅這兩個,宋代的皇后多有垂簾聽政之舉,但是在歷史上對這些皇后的評價卻不差,相反大都歌頌她們賢德,這是為什麼呢?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宋真宗,趙恆(968年-1022年)

1。垂簾聽政的皇后大都是效仿先制,本人意願不大

北宋與南宋共有十八位皇帝,據歷史記載,垂簾聽政的皇后就有九位(包括皇妃),在這麼一個僅存在了三百多年的朝代中,數量的確不少。從宋真宗駕崩後,下詔令章獻太后也就是他的皇后劉氏協助幼小的皇帝處理政務,於是各位大臣商量出了太后垂簾聽政的制度:“太后與帝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簾決事”。也就開了宋代皇后垂簾聽政的先河。

於是後來宋仁宗皇后曹氏、宋英宗皇后高氏、宋神宗皇后向氏、宋哲宗皇后孟氏、宋高宗皇后吳氏、宋寧宗皇后楊氏、宋理宗皇后謝氏和宋度宗淑妃楊氏皆有垂簾聽政之事。

但大多都是因為借鑑章獻太后垂簾聽政的先制,所以先帝在去世之後倘若嗣子幼小,就需要皇后去協助處理政務。就好像生活中你的奶奶從你太奶奶那裡得到了一個鐲子,你媽媽又從奶奶手裡繼承了這個鐲子,理所當然你母親會以為等你娶了媳婦這鐲子也應該留給她。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后

曹皇后僅垂簾聽政十三個月就撤簾歸政給英宗。神宗皇后向太后聽政時間也不長,當時宋徽宗趙佶即位時,特意請向太后聽政,“權同處分軍國事,辭,帝固請,乃從”。

向太后此人頗有想法,對於治國理政,據史書《宋史·列傳第二后妃下》記載“令外間不避家諱,不立誕節名,不通使遼國,輔臣不於小殿奏事。才六月,即還政”。所以說,有野心的向太后也不過六個月的聽政時間就還政了。足以見得其實皇后聽政不過是形勢所迫,她們本人倒是沒有那些想當女帝的心思。

其次也都是因為繼位者年齡尚小,她們謹遵遺詔,防止臣子因帝主年幼而禍亂朝綱,一心一意地也不過是為了丈夫曾守下的天下。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2。出身名門,受理學和傳統女德影響大

這些垂簾聽政的太后大都是名門出身,例如仁宗皇后曹氏是北宋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曹皇后曾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評價說“已輔乾坤成化育,終符日月繼光華”。而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則是曹皇后的外甥女,出身勳貴世家,她曾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但被後人評價說她是“女中堯舜”。向皇后是宰相的孫女,孟皇后、謝皇后也皆出身名門官宦世家,從小都習得詩文教化,頗有文化素養。

而另一些出身不詳的垂簾聽政的皇后也大都有學識,接受詩書禮儀與傳統文化教化,遵守三從四德。我們常說的“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指的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而“四德”則由《周禮。天官。九嬪》記載,指的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四德。遵從三從四德是古代閨房女子的基本功,同樣也是成為皇后的基本操作。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高滔滔(1032—1093年),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趙頊之母

除此之外,宋代程朱理學盛行,這種新的儒學重視對人的個性和私慾的控制與壓制,要求人“存天理滅人慾”更對婦女提出了節操意識,要求婦女重視貞操,從而壓抑了女性的訴求。出身門第和具有知識素養的皇后們,作為萬民之表率,則極其重視個人的言與行。在垂簾聽政的時候也深受理學影響,常與輔臣一同討論軍國大事,而不隨意武斷判決。

所以說古代傳統女德和理學也是規範皇后行為的一大準則。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劉娥(968年—1033年),章獻明肅皇后,宋真宗趙恆皇后

3。雖然垂簾聽政但是權力不大

雖然皇后在成為垂簾聽政者之後,被先帝賦予垂簾聽政的作用,幫助幼小的新君處理政務,擁有一定的權力,但仍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成為宋代權力的中心。

宋真宗皇后劉皇后共垂簾聽政了11年,直到她去世時,23歲的宋仁宗才親政。但是在劉皇后當權的時候,對政治極其具有慾望,宋臣均擔心她會“行武后故事”,即害怕武則天稱帝類似的事情再次出現,於是都極力阻攔。在群臣的阻攔之下,劉娥只能壓抑本心,僅僅成為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而不是女帝。但是劉皇后在臨終的時候竟然還打算令宋真宗的莊惠太妃楊氏繼續聽政,群臣只能隱瞞遺詔,最終歸權給了宋仁宗。

宋朝垂簾聽政的皇后不在少數,為什麼不會出現內亂呢

上圖_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

後來聽政的太后們皆因有這樣的先例而被多加限制權力,又加上後來的太后們大都沒有劉娥這樣獨攬大權的野心,對政治也都是一副群臣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態度,權力雖聽起來大但也不怎麼在乎,等皇帝大了或者檢驗期過了,都會還政給皇帝。所以倒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而至於有些喜歡大包特攬的聽政的皇后們,小皇帝們和群臣都是十分寬容的,小皇帝們只要最後熬到太后們壽終正寢將權力還給自己,雖然這頗有些臥薪嚐膽的意味,但也會對太后說盡好話,畢竟是自己親爹或者親爺爺的老婆。

對於大臣們來說,只要最後願意還政給皇帝,皇后都是好皇后,倘若還有點作為造福於民,憑啥不能說她賢德呢。

文:瑞秋

參考文獻:《宋史》《禮記。喪服。子夏傳》《周禮。天官。九嬪》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