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如果不是有緣,你怎會找到我,如果不是精彩,又怎會欣賞到最後,點點關注唄,就當是一個獎勵。

小編不才,卻願與各位小主分享自己的一些文章,感謝各位的捧場。

文/柳之尺

一個隱居的書生,讀書寫字,吟詩作賦,秉燭夜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生性高傲,名聲斐然。

一個落魄的俠客,披頭散髮,不修邊幅,揹著長劍,騎著髒兮兮的馬,帶著帶著必不可少的酒囊,暢遊於天地山川之間,以天為被,以地為席,星月為燈,四處安家。

一個孤獨的農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歸,修籬種菊,飲酒賞雲,飛鳥與還,不問俗事。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俠客、書生、農民這三重身份這三種個性都是一個人,陶淵明,既有有俠義之心又才華橫溢還是隱逸文化的始祖。這樣一個人欲濟天下,可惜世道很亂;欲展才華,可惜家道中落,無地作為;欲平凡度日,可惜稅收很重,生活艱難。總總條件,使得他成了醉心於桃花源之夢的酒鬼詩人,獨獨醉而復醒,看盡世間百態。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好吧,可能地位高的人,姓、名、字、號比較全面,還是偏愛於全稱,陶淵明,大抵有學識淵博,明心靜氣之意,據說是算命先生說有大器之才祖父陶侃才這麼起的名字。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祖父陶侃是東晉大司馬,地位頗高,外祖父孟嘉是晉代名士,父親陶逸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少有記載,但由此可見,淵明先生幼時生活富裕,教育良好,故可能養成了心性孤傲的性格,對諂媚之人置之不理,不同流合汙。然而天妒英才,八歲時,父親辭世,家中開始衰落,十二歲時庶母辭世,母親獨自撫養他與妹妹,生活格外艱難,只好與外祖父孟嘉同住,此間外祖父的狂放不羈,嗜酒成性的飄逸形象給淵明先生的影響很大,還在外祖父家中藏書很多,也是個文人,後來在祖父辭世,妹妹嫁人,他就和母親兩人居住在一處草房子裡,生活困頓。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二十歲時,淵明先生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求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雖頗為悽苦,但由於幼時儒家與道家之理的修習,使他生性豁達,也能苦中做樂。《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可見他曾受過儒家教育,在東晉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這些詩詞之中也足以間的他愛好廣泛,生性開朗,不為俗事所困,為日後的隱居埋了伏筆。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結識了江州刺史王凝之,是大書法家王曦之的兒子,也是陶淵明的上級,心性高傲的淵明先生與王王凝之不和,於是罷官回家,除草種地。並不是陶淵明任性,東晉末年,朝堂之中新舊貴族鬥爭不斷,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軍閥割據官宦相護,這樣的背景之下,不懂諂媚之人必然不能久居官位。 後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幾年後,許是想開了,謀求生計,淵明加入桓玄幕,奉使入都,五月從都城回家,在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此時隱居之心便有所顯現。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服喪期滿,淵明先生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其實此刻桓玄稱帝,懷有忠君氣節的淵明先生是不能容忍的,再落魄的文人也有一顆俠義愛國的心,揹負長劍,騎著馬,帶著必不可少的酒,急匆匆的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劉裕是個很厲害的將軍, 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裡的寄奴便是他的小名,能與孫權並論,功績必然不小。劉裕帶領軍隊打敗了 桓玄,而淵明先生正是軍隊中的一員,也算圓了他的俠客夢,然而在這俠義之後,他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大夢已了,似乎無心於官場了。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四十歲那年,淵明先生說了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初期經濟狀況較好,新到鄉下也新鮮,生活愉快 在《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中可見其自娛自樂 ,在山水田園中怡然自得。

四十四歲時候家中遭遇大火,戰亂,災荒使他漸漸“躬耕自資”,暮年名聲日盛,想要與他結交的人也越多。 江州刺史王弘,於此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交往甚密,互量鞋子、白衣送酒。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兩人飲酒大醉後,為他付酒錢。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種種也足以見得淵明先生交友,看得是真性情,不雖我願者,不屑一顧,合我心意者,把酒同歡交心言。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同年,淵明先生卒於潯陽,諡號“靖節”,世人便稱“ 靖節先生 ”,這一生雖不得志,到也樂得做個隱逸的田園詩人,但終歸是未能實現心中所願,桃花源那樣的地方才是心中所往。這一生雖窮困潦倒,但也安居樂道,親自種田,親自釀酒,與人為善,卻也不改其志。這一生雖隱於田園,卻也聲名在外,見識廣博,結交之人眾多,不折其腰,不墮其心。

少年時,他是書生,勤勤懇懇為生計宦遊遠方。

中年時,他是俠客,一路坎坷只為框扶江山社稷,忠於君主,忠於氣節。

暮年時,他是農民,獨自在南山之顛俢籬種菊,獨立於世俗之外,悠然自樂。

衣上酒痕詩裡字--記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

從少年到暮年,經歷了些許,豪情壯志已不在,卻仍舊愛酒如命,正應了那句衣上酒痕詩裡字,飲酒寫詩之間,便是從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