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白鹿原》是根據陳忠實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視劇。在劇中,有一場由白嘉軒挑頭髮起的“交農事件”,起因是反覆徵糧,村民不堪忍受上頭的苛政導致。

這一幕十分精彩,劇中刻畫出族長白嘉軒(張嘉譯飾演)為民請命,不畏強權的善舉,錚錚鐵骨,一副俠腸,令人可敬。原著中,‘交農事件’是由於民國初立,縣政府重新丈量田畝,按人丁攤畝徵稅,引起廣大村民的反彈,自發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交農”(即上交農具)運動。前者精彩,後者寓意深刻。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關於‘交農’,一位老作家曾親歷其時,他的經歷可以作為一個鏡面,折射出《白鹿原》的“交農事件”的另一個模樣,以資參考。他說,“那是二十年代,國民政府辦理‘土地呈報’,命令鄉鎮府確實調查每一家地主有多少土地,據以徵稅,使稅負公平。那時,地主普遍逃稅,短報自己的田產,而主持鄉鎮事宜的全是各村族長,所以,偌大的一個縣裡沒有幾個人願意承辦這個工作。”

為什麼呢?其一、低頭不見抬頭見,怕得罪人,給子孫欠後世債。其二、割自己身上的“肉”,誰也不願意。由此可見,像《白鹿原》中,白嘉軒這樣的地主在當時的社會里並不多見。一位觀眾說,“不敢說絕無僅有,但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幾個吧?”是不是這樣呢?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一位觀眾表示對‘鄉紳制、宗族制’十分喜歡,說,“鄉紳制、宗族制很有人情味。”有沒有人情味,在此暫且不說。至於喜歡,不妨瞭解一下情況再下結論。

那位老作家說,“二十年代,他們縣裡來了一任縣長,是朝野上下公認的好官。這位縣長有三個優點,第一是勤政,除了工作,他幾乎沒有個人的私生活。第二是不愛錢,兩袖清風。第三是不怕死。那時,地方上的土匪多,而軍隊的軍紀更壞,‘兵害’和‘匪患’兩頭並舉,‘兵害’比‘匪患’還嚴重。人們害怕遭到暴力報復,多是逆來順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上下下無一例外。而他,一邊組織鄉勇抗匪,一邊在職權範圍內兼任‘軍法官’,對‘兵痞’‘兵氓’嚴懲不貽,使地方一片昇平。”可是這樣有能力的官,在面對‘土地測量’這件事情上,也遇到了相同的阻力。為什麼會如此呢?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據記載,當時的地方行政叫‘紳權政治’,由鄉紳做地方政府的“經紀人”,一地為官,首先是要取得士紳的配合,做官的才能圓滿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見,鄉紳制、宗族制在當時的勢力極大。那麼,什麼人才算是‘士紳’呢?有名望的讀書人、有土地的大地主,此外,普通百姓是沒有這個待遇的。在《白鹿原》中,田福賢推舉鹿子霖(何冰飾演)出任‘鄉約’、朱先生(劉佩琦飾演)舉薦白嘉軒到縣裡當‘參議’,就是這個原因。

“鄉紳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還能公正嗎?”一位觀眾對此表示懷疑道。對此,您怎麼看?在當時,稅收來源主要是土地,地主瞞報田產,等於‘偷稅漏稅’。在徵稅上,官員和地主勾結一氣,苦了的是誰呢?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一位學者說,“在過去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鄉紳制度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確實起到了穩定人心的積極作用。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是底層百姓難有出頭之日,錢越多越容易賺錢,這是經濟規律。第二是鎮以下的行政形成真空,成為一塊滋生土匪的豐沃土壤。”在《白鹿原》中,白嘉軒曾向土匪借糧。上山之後,他對大當家說,“如果種地的人都餓死了,你們的日子也長不了。沒人‘養’你們了。”言下之意,就是此理。

由此可見,“交農事件”在原著中把面紗掀開一角,但還不夠徹底。真相就在‘重新丈量土地的‘攤丁入畝’的稅收新政上。

你未必知道,《白鹿原》中,''交農''事件另有真相

如何才能打破‘鄉紳制’‘宗族勢力’對行政的干擾呢?對此,那位老作家說,“當時的情形,一旦士紳的利益和一般民眾的利益發生衝突,政策上的一些良法美意必然遭到士紳的封殺。大部分官員和士紳勾結一氣,少部分官員靠個人的魅力、個人的意志衝破士紳架構的城牆,以‘賢臣’的卓絕走出分層負責層層節制的官僚體系,惠澤民眾。這樣,當一名‘賢臣’,必須得勤苦耐勞,清廉正直,不貪財,無畏懼才行。此外,當時的制度是無法補救的。”

而這,還只是‘鄉紳制’‘宗族勢力’的冰山一角吧?對此,您怎麼看?對於《白鹿原》中的宗族制,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