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長安為官

李白應詔入京,並不像原先想象得那樣一帆風順。經過一番周折,加上賀知章、玉真公主在唐玄宗面前的稱譽,李白才受到玄宗的接見。

這次玄宗召見後,李白進了翰林院。翰林院是唐初設定的,到了玄宗,選用有學問的人為翰林待詔,主要是為皇帝撰擬文詞,同時,宮中宴樂,御駕巡遊,也讓他們寫作一些詩歌以增添宮廷樂趣和點綴昇平景象入翰林院的人一般全為皇帝身邊親近的顧問。

李白入翰林院,生怕誤了社稷蒼生大事,有負天子的厚望,所以他不敢再多喝酒,每日裡苦讀經史,反覆研讀歷代賢臣良相輔佐君王的事蹟,隨時準備為皇帝做好顧問工作。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一天,內侍傳旨,命李白侍從皇帝前往驪山溫泉。李白以為玄宗要向他諮詢國家大事,所以欣然前往。可誰知,到了驪山溫泉宮,今日賜浴,明日賜宴後天又賜遊;半個月過去了,玄宗一心只在盡情享受上,根本無暇顧及國事李白只聽得宮殿裡,陣陣音樂伴隨清風飄向四方。玄宗和楊貴妃令歌女排練“霓裳羽衣舞”。這天舞蹈排練完畢,玄宗召見李白,讓他寫一首駕幸溫泉宮的詩。李白略一思索,揮筆寫了一首詩。內侍將詩呈送玄宗過目。玄宗大加讚賞,非常高興,贈李白宮錦袍一件。真是皇恩浩蕩,李白更覺待他恩重如山,他竭盡全力報效玄宗。

驪山溫泉宮一行,使得玄宗更加器重李白,當然,玄宗看重的不是李白的政治抱負,而是他的用詩為歌頌的才華。以後,李白就奉命守在皇帝身邊,以便隨時應詔。當時,李白十分顯赫,專門有兩名宮女服侍他,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玩有玩,王公貴人也常請他聽歌,觀舞,爭相請他赴宴。李白成了都城的大紅人。

但是李白傲岸的性格,鄙夷權貴、無視舊秩序的叛逆精神,則很快又使玄宗疏遠了他。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有一次,玄宗又詔見他,讓他為朝廷起草一篇出師詔。這時,李白已喝得半醉。他聽了玄宗的聖旨,摘掉帽子,脫下袍子,邊開始構思,邊抬腳上御榻,這才發現靴子還沒有脫。

這時,剛好高力士站在旁邊,李白就把腳向他一伸,說了一句:“脫靴!”高力士一愣,他萬沒想到,除了玄宗之外,還有第二個人向他下這樣的命令。可李白的腳已伸到他眼前,奴才的本性使他下意識地伸手為李白脫下了靴子高力士是一個權傾內外,炙手可熱的宦官,當時,各地的文表,都要先由他過目,然後再呈玄宗。當時朝中重臣,包括宰相李林甫、楊國忠及大將安祿山、高仙芝,都是透過巴結高力士,才獲得高位的。朝中上至太子,下至大臣,都尊稱他為“二兄”“爺”。李白沒有把他放在眼裡,當著玄宗的面,叫他“脫靴”,可見,李白眼裡,這個高力士是多麼渺小。可是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豈肯善罷甘休?高力士因此懷恨在心,開始在玄宗面前讒毀他。李白做的詩《清平調》有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高力士就乘機在楊貴妃面前挑撥。趙飛燕雖貴為西漢成帝的皇后,但身為歌女出身,而被舊階級視為低賤。楊貴妃出身也不高貴。她的父親僅是地方的一個司戶,她也很怕別人講自己出身低賤高力士就對楊貴妃說:“李白以飛燕比貴妃,實在是在侮辱貴妃。”楊貴妃一聽,勃然大怒,於是深恨李白,經常在玄宗面前講李白的壞話。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高力士也乘機一再在玄宗耳邊吹風,講李白的壞話玄宗逐漸疏遠,以至厭惡了他。

李白陷入了極度苦悶和矛盾複雜的心境之中。他對朋友說:“翰林院內外的流言蜚語和陰謀詭計,我早就知道了。我原以為入朝後,當能一申報國之志,誰想,竟如一場夢呀!”

天寶三年(公元

744

年)暮春的一天,李白脫下身上的宮袍,換上隱士戴的角巾和平民穿的葛服,離開了翰林院,離開了都城長安。

李白與杜甫

李白離開都城,路經洛陽,同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會見了。兩位文學巨人會面,成為文學史上一段佳話。

杜甫比李白小11歲,他們在洛陽第一次見面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

杜甫在李白的寓所,見到仰慕已久的李白,內心十分激動。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促膝談心,直到天明。李白神情黯然地講起自己在翰林院受讒毀的情景,杜甫安慰他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您離開那些佞小人,未必不是福呀!”李白說:“高力士脫靴之仇,尚未報得未必就可罷休。我欲從高天師受道路,遁入方外,這才可不受人間帝王權貴的管轄。”杜甫陪他苦笑了一下,說:“吾兄用心可謂苦矣。”兩人都有厭惡喧囂齷齪的城市,到山林中煉丹的想法,所以他倆可謂志同道合的朋友。洛陽相會,時間短暫;當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又相會在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帶)。這是兩位大詩人第二次相見。他們在這裡一邊尋訪古蹟,慷慨懷古,縱論時事,一邊吟詩作賦,品評詩文,生活得十分痛快。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這一天,他們來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墓處。只見墓已被犁為耕地,種上了莊稼。偌大的墓紋,只能依稀見到些痕跡。李白、杜甫站在這裡,思緒萬千想當初,信陵君風流倜儻,門客三千;使如姬竊取兵符,擊殺晉鄙,率軍救趙,擊敗強大的秦軍,解救了趙國的危難,是何等的威風!以後,又率五國軍隊,一舉擊敗秦軍的進攻,保衛了魏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累累、忠於國家的大將卻遭人讒毀,被奪了上將軍職位,只落得悽慘慘,飲酒過度而亡撫今追昔,李白、杜甫不僅感慨萬分,聯想自己的經歷,惆悵不已。

詩仙李白和杜甫詩聖,他們私交甚好,同是厭惡權貴勢力之人

天寶四年(公元

745

年)秋,李白與杜甫在山東第三次相見。兩人如同親兄弟一般,“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倆一起外出遊歷山山水水,拜訪名人。最後,兩人在東魯石門山(今山東曲阜)分手。

李白、杜甫一生中只相會了短暫的三次,但他們所建立起來的友誼卻是深厚與誠摯的。以後他們多次互贈詩歌以表達自己思念對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