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一邊帶著自己的寵妃逃命去,一邊下詔讓皇子永王李璘率軍平叛。

後來,唐玄宗被迫禪位,太子李亨繼位,成為唐肅宗。

1

公元756年末,李白看到天下大亂,百姓生活在危難之中,心生悲憤,於是投奔到當時正平叛暴亂的永王李璘麾下。

李白以為找到了實現“安社禝、救蒼生”的平臺,他為自己終於找到機會救國、救民感到興奮,開心地寫下十一首《永王東巡歌》,在其中一首中寫道希望像謝安那樣,能笑談間平定叛賊: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然而,李白有謝安的自信,沒有謝安的才能,他沒有看透時局。沒多久,永王李璘擁兵自重,危及到肅宗的帝位。肅宗發兵鎮壓和消滅了李璘的部隊。

李白的願望終是沒能實現,還因為幫李璘做事而以附逆罪入獄。後來,李白被判長流夜郎,開始了他人生最為難捱的一段時光。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2

公元757年冬天,那一年的冬天對於李白來說,顯得格外的寒冷與漫長。按照判決,李白要到夜郎受罰。

年近花甲的李白帶著家人在潯陽出發,乘船沿長江而上,前往夜郎。

雖然此次前去有家人的陪伴,但畢竟是受罰,遠離故土,遠離知音朋友,李白一路過去都是愁雲慘淡,萬念俱灰。

途經三峽時,李白遇到了昔日的朋友辛判官。朋友相見,本應歡聲笑語,但由於李白流放之事已傳遍朋友圈,兩人也開心不起來。

兩人相聚的宴席上,辛判官反覆安慰李白,也難以驅散李白心中的鬱悒。聚會結束,李白辭別辛判官時贈詩道: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與君自謂長如此,寧知草動風塵起。

函谷忽驚胡馬來,秦宮桃李嚮明開。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過去的風光與好勝,都隨著安史之亂爆發消散成雲煙,現在李白最愁是流放到夜郎,什麼時候才能得到赦免,重回家中?

李白的發問,誰也無法回答。他唯有告辭辛判官,繼續向夜郎前進。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3

朝廷的判決,無論怎樣,還是要執行的。就是這種不得不做的絕望,距離夜郎越近,壓得李白更難以喘過氣來。

途經江夏(今武漢)時,他遇到了昔日的朋友宋之悌。面對友人,詩人想到自己一腔報國熱忱卻落得個這般下場,不禁悲由心生,吟出了這首悽惻感人的別離詩: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在這放晴的日子裡,見到朋友,聽到鳥兒們歡叫,本是開心的事,但卻引不起我的樂趣,而岸邊的猿在風中悲啼,似乎與我想感同身受。

這時的李白,儘管他一向樂觀,甚至有時會玩世不恭,但想到自己安邦治國的理想隨著長流夜郎化為泡影。當前,所聽到的、看到的,都會莫名地引起他的悲傷,總會忍不住流淚。

山窮水盡,風吹淚不止,李白感到無際的絕望,告別宋之悌,無奈下繼續走向夜郎。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4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乘船繼續往前走,伴著岸上的猿聲,一路來到白帝城。在白帝城找到落腳點後,李白忽然聽到一個訊息: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覺得那是天大的好訊息啊!終於被赦免了!自由了!人生真是絕處逢生,處處有驚喜!

我要馬上回去!我的安邦治國夢想還是有機會實現的!他一刻也不想停留了,馬上動身找船家往回趕去。

第二天,李白帶著家人迎著曙光,乘上一條輕捷的小船,從長江上游漂流而下,沿途的壯麗景觀使他目不暇接,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不絕於耳,他禁不住吟出了傳誦於世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絕望之際,在這春天裡,李白卻忽逢柳暗花明,欣喜若狂。曾經的猿啼聲讓他感到悲傷,現在的猿叫聲,讓他感到歡快!只因生活再次有了希望。

烏雲的背後是陽光,陽光的背後是彩虹。李白經歷了人生最艱的遷徒流放地的歷程,遇到赦免,終於撥開烏雲見到了彩虹。

其實,人生道路上,每個人或許都會像李白那樣遇到荊棘與坎坷,但是千萬別放棄,要相信風雨過後總會見彩虹!

(注:對於李白赦免的時間一直存在爭議。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李白未到流放地夜郎,只在中途白帝城就被赦免了;第二種說法是李白已到流放地夜郎服役,經過一段時間服役後遇赦。本文以第一種說法為背景而寫的。)

作者:再思,一個喜歡看古代文學、歷史,追尋歷史人物足跡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