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劉邦白手起家,原始股東很多。到他坐上皇帝之後,這些人熙熙攘攘來要功,有些人等的不耐煩,還用劍拍起了柱子,如同一幫圍著桌子等待開飯用筷子敲碗的孩子。最終,劉邦以一篇“功人功狗論”開場白過後,拉開封賞大幕。於是從沛縣起兵就追隨劉邦的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樊噲等等眾人被封侯,賜食邑。封賞結束,統計137位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功臣無一人被封王,而且盧綰也不在封侯之列。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劉邦為何不給沛縣老兄弟功臣封王?原因有三點:

首先,封王需封地,一個諸侯國少則一兩郡,多則三五郡,劉邦沒處弄那麼多的土地!再說,已封的七大諸侯王佔據漢朝半壁江山,劉邦割自己的肉,不捨得,諸侯王的肉又不能割,因為他們肯定不答應。相比之下,封侯就簡單多了。因為列侯享受的是一縣的封邑,再往下的關內侯只有食邑,沒有封地。所以,即便劉邦封了一堆侯,其實最多拿出一兩郡之地就解決了問題。當時漢朝有五十多個郡,劉邦手中握有近二十郡,每郡轄縣少則二三十,多則四五十。所以掏這點腰包,劉邦很從容。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其次是安全因素。漢初的諸侯國不光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且只是名義上歸中央管轄,實際上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比如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等人,他們是否聽從劉邦號令,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情。有這些諸侯國的存在,劉邦已經焦頭爛額、寢食難安了,怎麼可能再去增添煩惱呢?顯然是劉邦從來沒有把沛縣起兵功臣們納入封王的範疇,也從來沒有想過給他們封王。

再則,異姓諸侯王不能長存,劉邦同他們翻臉是遲早的事兒,不封沛縣功臣,屆時還免了尷尬。劉邦打天下的目的就是讓天下姓“劉”,而不是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雜姓,也不是秦朝那樣單純的郡縣制。所以封異諸侯王只是權宜之計,因為有朝一日他們要麼脫離中央而自立,要麼反過來吞併漢朝。

所以,出於江山社稷的鞏固,這些異諸侯還得逐一掃除。最終,劉邦連女婿張敖的趙國都不放過。到劉邦去世前,只留有一個長沙國。而長沙國之所以也沒有被除,並不是劉邦能容吳芮父子,而是因為一來長沙國太弱小,一共轄二萬五千多戶,不足為患中央,二是吳家父子對劉邦百依百順。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後世賈誼曾同漢文帝有過一番對話說,如果當時將樊噲、周勃、灌嬰等人同韓信、彭越調換位置,那麼前者依然被滅,後者也能留存。寥寥幾語,參透劉邦封王的實質。

為何劉邦單給盧綰封王

劉邦和盧綰是一條衚衕裡的鄰居,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小時一同玩泥,稍大一起上學。沛縣起兵之前,二人整日廝混,不分彼此,起兵之後,盧綰常伴左右,片刻不離。所以,多數人認為劉邦給盧綰封王是因為二人關係鐵,有意照顧盧綰。而且,還沒有打敗項羽時,劉邦就給盧綰封了長安侯。實際上這方面的因素佔比不大,劉邦的想法遠沒有那麼簡單。真正的原因有兩條:

一、盧綰沒本事,窩囊、好操控。劉邦沛縣起兵,盧綰積極追隨,但他沒有上陣拼殺,而是以“賓客”、“侍中”的身份常伴左右。這樣一來,盧綰雖然少了性命危險,但是得不到戰火的錘鍊,人也廢柴了。所以,不光是沛縣那幫兄弟們瞧不起盧綰,其實在劉邦眼裡他也是一個最無能的人。因此,劉邦讓這樣的人為王最放心,即便有著一日想擼他王位,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事實也正如劉邦所料,盧綰也沒有明目張膽對抗他的膽量,最終充其量也是背後搞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動作。當後來匈奴降俘揭了盧綰同陳豨勾三搭四的老底、劉邦派兵征討時,盧綰只有帶上妻兒老小驚慌失措逃跑的本事。後來,盧綰投降匈奴,雖被封東胡盧王,但是卻飽受臨近部族的搶奪凌辱,一年光景就鬱鬱而終了。最終妻兒老小也只能迴歸漢朝。

二、劉邦用盧綰“接馬腿”

盧綰被封的是燕王,這個燕王最初為臧荼所有。臧荼這個燕王最初是項羽入關後所封。楚漢戰爭後,臧荼屈韓信兵威降漢。所以劉邦稱帝后,臧荼惶惶不可終日,認為劉邦終究容不下項羽故舊,於是當年便主動舉兵。結果很快被滅。

按理說,劉邦應該將燕王封給兒子才對,但是現實很無奈。因為,長子劉肥已經封為齊王;次子劉盈立為太子;三子劉如意不滿五歲,另外劉邦留在身邊還有讓他當太子的念頭;四子劉恆年方三歲;其他兒子更不用說,何況七八還未出生。所以,到頭來,劉邦只好讓最放心的盧綰頂上,然後從長計議。事實上,劉邦臨終前還是將燕國封給了八子劉建。

劉邦沛縣起兵兄弟眾多,稱帝后為何單給盧綰封王,兩分鐘讀懂原因

總之,劉邦封王深思熟慮,對於如何封賞功臣,他的心裡早有了最佳的安排。顯而易見,劉邦就是一位博弈高手,每顆棋子都能放到恰到好處的位置。於是儘管不顯山露水,最終還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