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匈奴之中為何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

漢朝之後,匈奴人幾乎已經絕跡,要不就是遠走他鄉,要不就是成了中原人民的一部分,逐漸被漢化了。在漢朝時,與匈奴時常有和親,而當時讓漢族女子受不了的不僅僅是匈奴惡劣的環境,還有其奇怪的習俗,尤其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這種在漢族人看來有違倫理綱常的習俗。據說當初王昭君因為這個習俗嫁了兩任可汗,在第三位可汗要娶她的時候最終不堪受辱而自殺了。這種制度被後人稱為“收繼婚制”,在滿清時期漸漸廢除了,不過在此之前,他們也是沿用著這樣的習俗。那麼為什麼會有收繼婚這樣的婚姻制度呢?原因有三:

古代匈奴之中為何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

其實這跟一個家族的財產繼承、血統等有關係,原始的人類是以物換物的,但這種方法太不方便,貨幣的出現則大大的簡化了人們獲取所需物資的方式,從古至今,金錢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時候通常是一個大家族聚居在一起,這樣既有助於維持各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最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財產始終會在這個家的人手中,而不會被外人搶奪去。

古代匈奴之中為何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

遊牧民族財產比較單一。早期的匈奴人居無定所,一旦家中父親死了之後,那個妻子自然獨佔一份財產。如果是兒子娶了後媽之後,那就不會出現分家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利於提高家族的凝聚力的。

保護女人。匈奴中女人地位極低,身體素質不行,導致許多事都做不了。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為主,女子在生產勞動中不佔主要地位。匈奴人沒有贍養老寡的傳統,搶掠倒是經常的事,這種制度很好保護女人。沒有男人的幫助,女人很難在草原上生存。

古代匈奴之中為何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

草原民風開化,並不會要求婦女從一而終。只要前夫死了,那麼留下來的寡婦就可以再嫁。而再嫁的話,這個寡婦分得的財產就會變成嫁妝匯入到新的丈夫那裡去。這對於新部落來說是大賺,對於原部落則是一個大損失。

古代匈奴之中為何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