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看似英明之舉,暗藏難言之隱和帝王權術

序言

興三十一年(1161年)六月,宋高宗趙構宣佈禪位給皇太子趙瑗,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這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趙構退位時只有五十六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眼不花耳不聾,退位之後還活了二十五年,一直活到八十一歲才高壽善終,這在古代是絕對罕見的高壽。

自從趙構和秦檜收了三大將兵權,殺了岳飛,與金人達成和議,就再也沒人經常在他耳邊提出恢復中原的尖銳意見,趙構也沒什麼心事,日子過得順風順水,那他究竟為何做出主動退位的決定?

一切都要從宋高宗的早期經歷開始說起。

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看似英明之舉,暗藏難言之隱和帝王權術

趙構即位和狼狽經歷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大舉南下,宋朝無力抵抗,宋徽宗匆忙禪位給兒子宋欽宗,成功甩鍋,而宋欽宗派自己的兄弟趙構出使金營,割地求和,趙構膽子很小,被金人拘禁後一頓恐嚇,得了“恐金症”,從此對金人畏懼如虎。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軍將宋徽宗、宋欽宗和一大幫皇室宗親、文武百官擄走,製造了著名的“靖康之恥”,趙構恰好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流落在外,一下子成了趙宋皇室的獨苗,在一幫文臣武將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宋高宗。

宋高宗即位伊始,就確定了“逃跑主義路線”,金軍為了徹底消滅宋朝,對趙構建立的南宋朝廷不停地追追追,南宋一開始無力抵抗,趙構就不停地跑跑跑,在逃跑途中還不忘行男女之事。

建炎三年(1129 年)二月一天深夜,趙構正在揚州臨幸宮女,忽得聽說外面大喊“金兵渡江了”,原來金軍騎兵突襲揚州,前鋒距揚州僅有幾十裡,趙構頓時嚇得魂不附體,草草收兵,倉皇出逃,僥倖撿到一條性命,卻從此不舉,失去生育能力。

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看似英明之舉,暗藏難言之隱和帝王權術

難言之隱和皇儲之立

失去生育能力成為趙構一生最大的難言之隱,但禍不單行,趙構很快又迎來一個噩耗,他兩歲的兒子趙旉,竟然被一個宮女不小心碰倒銅爐發出的響聲活活給嚇死,他徹底斷子絕孫了。

眼瞅著趙構生不出兒子,大臣很著急,便建議收養一個宗室的男孩作為皇儲的備胎,如果將來趙構能生出兒子當然更好,如果生不出來,就以備胎作為皇儲。

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的皇帝一直是宋太宗趙光義一派,趙構也是趙光義的後人,所以南宋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就是因為趙光義奪了本屬於趙匡胤一脈的皇位才導致靖康之恥,將帝位還給太祖一脈,宋室就安全了。

趙構當然不想把皇位傳給太祖一脈,更不願接受自己生不出兒子的現實,所以一直利用各種藉口拖著不動,直到紹興元年(1131年)才決定從趙匡胤的後裔中選了兩個男孩養在宮中,但一直沒有明確誰是皇子,這也是趙構的一大心機,不明確誰是皇儲,讓大臣們看不明白,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一個人手中。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死,宋金達成“紹興和議”。此後二十年間,宋金維持了相對和平局面,趙構也度過了偏安江南,醉生夢死的二十年,這應該是他一生中“幸福安逸”的時光。

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看似英明之舉,暗藏難言之隱和帝王權術

海陵南侵和趙構禪位

紹興三十年(1160年),形勢突變。

雄心勃勃的金海陵王完顏亮準備南下侵宋,宋金戰爭迫在眉睫,這一年趙構已經54歲,仍然沒有恢復生育能力,也徹底沒了生兒子的希望,大臣們又開始提議立皇儲,迫於形勢和壓力,趙構終於將趙瑗明確為皇子。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完顏亮撕破協議,大舉侵宋,宋軍無力抵抗,金軍直抵長江,趙構又準備逃跑,幸虧文官出身的虞允文指揮宋軍在採石磯擊敗金軍。恰在此時,金國高層發生政變,宣佈廢了完顏亮的皇帝位,完顏亮的部下不堪忍受其殘暴,趁機弒殺完顏亮後撤軍北歸,南宋又化解了一場生存危機。

完顏亮雖然死了,但宋金戰爭並沒有停止,南宋又開始爭執是和是戰。

趙構當然還是主和,但他當初殺掉岳飛才換來的“紹興和議”被金人撕破,狠狠打了他的臉,足以證明議和是靠不住的,他已經沒臉再提跟金國議和的事情了,也不想跟金國打仗。

但作為一國之君,只要在位一天,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

趙構過慣了花天酒地的日子,也過足了皇帝癮,實在不想再為國家大事操心費神,於是決定向老爹宋徽宗學習,提前退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六月,趙構宣佈禪位給皇太子趙瑗,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看似英明之舉,暗藏難言之隱和帝王權術

結語

趙構雖然退位,卻仍然操控朝政,但凡國家大事,宋孝宗都要向他彙報,甚至由他直接決定,卻讓宋孝宗背鍋,這也是他玩弄權術的一大手段。趙構足足當了25年的太上皇,一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才以81歲高齡病死。

這個時候,宋孝宗徹底獨立了,沒人再能束縛他的手腳,可掐指一算,他竟然已經60多歲,這個當了25年傀儡的花甲老人早就沒了當初矢志北伐的雄心壯志,也仿照趙構主動禪位給兒子趙惇,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

綜上所述,趙構禪位確實是他的本意和主動,但並不表示他厭倦了權力,他只是厭倦了承擔風險和責任,只想掌握權力而不想承擔責任,禪位當太上皇,在幕後操控朝政無疑是他最好的選擇,也是他一生玩弄權術最好的註腳。

參考資料:《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