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風物誌」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風物誌」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岳陽樓范仲淹與滕子京塑像

「風物誌」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岳陽樓

「風物誌」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宋滕子京涇州任上游回山王母宮題記碑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這句出自文學史上的名篇《岳陽樓記》,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讓後人敬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篇千古奇文的問世,竟然與我們甘肅平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滕子京在涇川留下一碑

在涇川縣城西王母宮文物管理所的碑牆上,有一方《宋滕子京涇州任上游回山王母宮題記碑》,碑文記錄了滕子京於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六月曾與友人同遊王母宮,碑文中涇州知府、集賢殿學士、侯爵南陽滕子京,正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寫的謫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滕子京,名滕宗諒,字子京,河南洛陽人,出生於公元990年,比北宋名臣范仲淹小一歲,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滕子京與范仲淹同科進士,兩人一見如故,說身世,談抱負,十分投機。雖為同科進士,但二人的際遇卻截然不同。

范仲淹的官做得比滕子京大多了。范仲淹生於江南吳郡(蘇州),進士及第後官運亨通,從廣德軍司理參軍一直做到了參知政事,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鞏固西北邊防。其間慶曆元年至慶曆二年(公元1041年-1042年)兼任慶州(今甘肅慶城)知州。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

而滕子京,初為泰州軍事判官,好不容易在范仲淹提攜下進京擔任大理寺丞,卻因開封玉照昭應宮大火被貶到閩北邵武縣,過了幾年奉調入京,沒想到又遇到宮廷火災,倒黴的滕子京再次被貶,出任地方官。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九月,滕子京任涇州(今平涼涇川)知州,因抗擊西夏有功,升任慶州知州,隨後又被彈劾,官降一級,先後在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虢州(今寶雞市虢鎮)、巴陵郡任知州。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卒於蘇州任上,終年58歲。

滕子京幾次被貶,關鍵時候,都是范仲淹挺身而出,全力相救,才讓滕子京渡過了困頓。

2滕子京解涇州之危後遭貶

在范仲淹、滕子京的一生中,最讓人稱奇的是,他們二人曾先後在涇州和慶州任職,這不能不說是二人生命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經歷。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九月,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大舉興兵侵宋。朝廷升任滕子京為刑部員外郎、職直集賢院、任涇州知州(宋朝官吏大都是三個頭銜,即官、職、差遣),開始長達四年防禦西夏東侵的艱難生涯。

曾經的涇州,是個邊關阻隔,動亂無常的荒涼之地。

其時,正是宋、夏戰事最為吃緊的時期。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閏九月,西夏李元昊再次舉兵進犯北宋邊境,由於決策失誤導致宋軍在定川寨被西夏軍包圍,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橫飛,14名宋軍將領全部戰死,近萬人被西夏軍俘虜。定川寨兵敗,沿邊郡縣十分震恐。

西夏軍打到渭州(今平涼市)時,距滕子京駐守的涇州只有120裡。他一邊動員數千百姓共同守城,一邊又招募勇士,偵察敵情,檄報鄰郡使之做好防守準備。關鍵時候,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招討使范仲淹率1。5萬人自慶州趕到,解除了涇州之危。滕子京負責徵集供應柴糧,確保戰爭所需一切物資。范仲淹、滕子京齊心協力,終於將西夏軍擊退。

在這次保衛涇州的戰役中,滕子京立下了汗馬功勞。戰爭結束後,為慶祝勝利,滕子京殺牛設酒,大擺宴席,犒勞參戰的羌族首領和士兵。又按當時邊疆風俗,在佛寺裡為在定川寨戰爭中陣亡計程車卒作法事祭奠,一方面是安撫死者親屬,同時籠絡羌族,安定民心和邊疆。

由於防衛涇州有功,在范仲淹舉薦下,滕子京被提拔為管理宮廷中藏書的高階文官天章閣待制,任環慶路都部署,接替范仲淹任慶州知州。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滕子京調任慶州知州後不久,繼任滕子京涇州之職的鄭戩向朝廷告發滕子京在涇州保衛戰中浪費了公款,濫用官府錢財16萬貫,宋仁宗派員前往查勘,沒想到滕子京怕牽連無辜,幹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將被宴請、安撫者的姓名、職務等材料全部一把火燒光。

其實,所謂十六萬貫公使錢是諸軍月供給費,用在犒勞羌族首領及士官的費用只有三千貫。當時,時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監官歐陽修等都為他辯白,極力救他。最終,滕子京被官降一級貶往別處,慶曆四年春又貶到嶽州巴陵郡(今湖南嶽陽)。

3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寫《樓記》

滕子京到底貪沒貪錢呢?《宋史》評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無餘財呀!這便是一個受誣貶官的結局。

滕子京揹著沉重的被貶負擔來到岳陽。巴陵郡在宋代還是邊遠蠻荒之地,到巴陵郡後,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仍然以國事為重,勤政為民,多有善舉。在任期內擴建學校,修築防洪長堤,重修岳陽樓。當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痛飲一場,憑欄大哭十數聲”。男兒有淚不輕彈,可見其忍辱負重仍然勤於政績的慘淡心境。僅僅兩年時間嶽州就“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治為天下第一”。

重修岳陽樓之後,滕子京寫信給范仲淹,請他作記。隨信還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圖》,供范仲淹參考。范仲淹是蘇州人,對太湖、洞庭湖的風雨晴晦種種風情非常熟諳。其時,范仲淹因他力推的“慶曆新政”遭當朝保守派攻擊而失敗,他也於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由參知政事貶謫為鄧州(今河南南陽市)知州。或許正是這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際遇,觸動了范仲淹,於是他借樓寫湖,憑湖抒懷,認為大丈夫應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鼓勵滕子京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滕子京駐守巴陵郡3年,慶曆七年初調任蘇州,3個多月後,即病逝於蘇州任所。

滕子京在歷史上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卻因為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使他的名字得以萬古流傳。

而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正是因為涇州任上被誣告一事促成了滕子京修樓的壯舉,並觸發了范仲淹的天才蘊藏,才分娩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涇川和岳陽樓、滕子京、范仲淹的名句,就此形成永遠分割不開的一種文化財富,一段史實風景,一種歷史智慧和人類光輝思想的結晶。

撰文/黃建強 圖/資料圖片

作者/來源:每日甘肅

「風物誌」滕子京在涇川當官遭彈劾,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