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導語:說起民國,曾經也是一個文學思潮興起的時期,這時期的文學人才輩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胡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是當時的風雲人物。

雖然胡適光芒無限,但是他兒子胡思杜的生活卻是一個悲劇,一生沒有朋友,在36歲的時候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後身邊也沒有人陪同。

在我們看來,36歲正當風華正茂,但是胡思杜為何選擇草草了結自己的生命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苦衷?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一、患病成疾

胡適跟他的妻子江冬秀一生共有三個孩子,胡思杜是當時的老二,胡適為了表達對自己恩師杜威的深厚情誼,才為兒子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從名字中,可以見得胡適對胡思杜也是寄予望子成龍的願望,希望他未來能夠向他的恩師那樣,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男子漢。遺憾的是,胡思杜一直體弱多病,只能在家靜養,不能去學堂讀書。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後來,胡適成為當時的駐美大使,必須到美國去任職,從此胡適就跟自己的兒子相見甚少,胡思杜只能留在母親身邊,但他的母親很喜歡打牌,對她的孩子並不上心。

胡適害怕自己的兒子學業落後,還派自己的學生經常來家裡教他功課。但是,胡思杜的學業依然沒有提升,還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二、去往美國,終難成就

看自己的兒子不學無術,整日碌碌無為,胡適再也放心不下,所以他就託人將胡思杜帶到了美國。他讓胡思杜去研修歷史,可胡思杜的學業還是沒有任何起色,所以他又讓胡思杜在美國連續讀了兩個學校,遺憾的是,胡思杜一張畢業證書都沒有拿到。

根據後來胡適的學生羅爾鋼回憶,胡思杜之所以沒能完成學業,是因為整日與朋友飲酒作樂,所以荒廢了學業。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後來胡思杜也只能重新回國,雖然沒有畢業文憑,但是因為其父親胡適德高望重,所以很多學校都想請他到自己的學校任教。但這一切都被胡適拒絕了,他認為胡思杜學業未成,無法勝任。

後來,對於終日無事可做的胡思杜,胡適實在看不下去,所以就讓他去北大的圖書館做管理員。也就是在此,胡思杜好像發現書籍並沒有那麼枯燥,越發的喜歡讀書,逐漸沉迷其中。看到胡思杜有所長進,胡適心中也有點欣慰,覺得這些年來的良苦用心終於有了一絲回報。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1948年12月,北平動亂不斷,胡適夫婦決定前往美國,但是胡思杜不想,只想留在北平。看到兒子這樣堅持,所以他也不反對,母親江冬秀對他難捨難分,但最後也是隻能下一個金條,希望他日後能夠平安。只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這一別就是永別。

三、想要保命,只得批父

在新中國成立後,胡適也變成了人人痛恨的敵人,胡思杜當時就在北京,而因此受到了牽連,可能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胡思杜就做出了對父親不孝的舉動,在報紙上刊登辱罵父親的言論,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

其實胡思杜並非想這麼做,只是因為當時的局勢過於混亂,所以胡思杜只能出此下策,但是還是傷害了自己的親情。胡適當時估計也很痛心,批判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枉費了這麼多年的辛苦栽培。

胡適之子胡思杜:36歲自盡,自殺時身邊無親無友,十分悲涼

四、終是一人,無人問津

即使胡思杜一直撇清自己跟父親的關係,但是還是受到了影響,以至於後來他想要結婚,也沒人肯嫁給他。他在無數次的相親中屢屢碰壁,最後只能落得孤單一人,甚至沒有任何人願意跟他做朋友。

胡思杜成為了別人摒棄的物件,在社會輿論的打壓下,胡思杜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只能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胡思杜即使在自盡的最後一刻,身邊也沒有任何親戚和朋友,可謂是一生悲苦。

歷史文獻:

《文化·心態·人格——認識胡適》

《胡適的日記》

《角色與命運——胡適晚年的自由主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