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遠古時期,人們的買賣基本是以物換物。而當封建王朝建立起來之後,貨幣的流通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起初天下尚未統一時,各國的貨幣種類繁多,跨境交易也成了難題。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戰國貨幣的流行,規定黃金為上幣,方孔圓形的半兩錢為下幣,從此方孔圓錢在中國保留了兩千多年。

而作為上幣的黃金,是普通人家裡難以擁有的,更多存在於富貴人家或者國庫中。從漢代開始,國家對於黃金的掌控更加嚴格,減少在市場上的流通。隨著多個王朝的更迭,許多黃金也開始下落不明。到了現代,竟有農民在自家的地裡挖出了大量金餅,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老農挖井竟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卻估計還有200噸未被發現。金餅究竟來源於哪裡,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數量呢?

老農挖井竟挖出金餅,意圖私藏後被發現為文物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早出自清·吳熾昌《客窗閒話·義丐》:“乃呼里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奉行的道德準則。

但是,在真正面對利益誘惑時,人們又是否能真正做到“拾金不昧”呢?當私慾戰勝了道德時,金子也很有可能會被私藏起來。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上世紀九十年代,陝西省農民張某,在自家的地上偶然發現了寶。他原本只是打算在自己的地裡挖個井,沒有想到,在他還沒有挖出水源時,倒是先挖出了金子。他原本是用鋤頭鋤地,突然鋤到了很堅硬的東西。

種地多年的老農民意識到情況並不簡單,便改用鏟子剷土。也好在他換用了工具,才免得將地下的東西鋤壞了,因為他挖到的竟是金子。深埋於地下的金子原本看起來黯淡,在用水沖洗之後恢復了原來的光澤。在確定質感之後,張某更是確定自己挖到的是金子。

挖井挖到了意外之財,換做是誰都相當驚喜。同時也不得不面臨著一個選擇,地裡挖出來的黃金很有可能是文物,究竟該不該上交呢?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農民還是選擇私藏為己為。他叫來自己的兒子,讓他去銀行打聽黃金兌換的事情。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這批金餅最終能夠上交給國家,也多虧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警惕。現代的黃金於古代的金餅有明顯的區別,意識到可能是文物時,便及時通知了文物局。在專業的檢查之下,農民挖到的金餅被證實為文物。到了這個時候,農民父子也只好聽專家的建議,將金餅上交給了國家。

金餅或為王莽所有,還有200噸未被發現

這批金餅的來源不簡單。古代多個王朝雖有金幣貨幣,但作為金餅的,很有可能是漢代。最終經過專家的鑑定,確定這批被發現的金餅是西漢末期的。從時間上推算起來,很有可能為新朝皇帝王莽所有。

新朝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並不是很強,建朝不久之後就被推翻了。但其統治者王莽,卻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他生活於漢代,治國的思想卻脫離了那個時代的禁錮,與現代的許多思想不謀而合。但最終還是難逃時代的限制,並沒有能夠讓國家傳承下去。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居攝二年(公元7年),王莽開始推行幣制改革。他一方面模仿周制鑄造錢幣,一方面又收繳了民間流通的黃金,試圖強行規定錢幣價值。大批的黃金因此流入國庫,民間很少再能見到。出自漢代的黃金,也就基本可確定是出自王莽的國庫了。

但可惜的是,王莽和他的新朝只維持了幾十年就滅亡於復古改制的幻覺當中,然而這個王朝卻給史學家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新朝府庫貯藏的幾百噸黃金,在後來的歷史記載裡竟不知去向。如此數量驚人的黃金,難道是消失於戰火之中了?

自王莽被滅朝之後,歷代的人都在追尋其黃金的下落,但歷史證明並沒有人找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最終竟是讓挖井的農民找到了。這批金餅的出土,對於研究當時的歷史也很有價值。

老農挖井挖出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然而,儘管農民發現的金餅重達120斤,和總量比起來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據專家估計,這批金餅還差200噸,才差不多是王莽時期的黃金數。再去農民發現黃金的地裡考察,卻再也找不到其他金餅了。當時時代混亂,剩餘的金餅可能流落在其他地方,還在等著人們的發掘。

小結

王莽為治理國家而定下的制度,最終使得國庫的黃金扎堆流失。農民挖出的120斤不過是鳳毛麟角,如何找到剩下的200噸金餅,可能就要等待下一次的“意外發現”了。

參考資料:《漢書》、《客窗閒話·義丐》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