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遇到了劉璋手下最強將領張任。張任守衛雒城,把劉備的大軍阻擋了一年之久。在此期間,劉備屢次被張任打敗,還損失了軍師龐統。在諸葛亮入川后,設計擒住了張任。劉備愛惜張任的才能,想要收降他,為何諸葛亮卻要斬了張任呢?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一、寧死不降的張任。

在劉備從葭萌關南下,奪取益州的時候,劉璋慌忙派部下防守雒城,抵抗劉備的進攻。在這些將領中,有一位將領張任能征善戰,被大家公認為“極有膽略”之人。在他的謀劃下,劉備在小小的雒城止住了腳步。

在長達一年的爭奪中,劉備屢屢被張任打敗。在落鳳坡之戰中,劉備的軍師龐統被張任的伏兵射死,使得劉備痛失股肱。在如此不利的形勢下,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從荊州入川,增援劉備。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下,張任被劉備生擒。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劉備對張任的才能十分欣賞,向他進行了勸降。但是張任以忠臣不事二主為名,堅決不投降劉備。為了打消劉備的勸降的念頭,張任還說“今日不降,久後也不降”,還對劉備厲聲高罵。面對張任的這種態度,雖然劉備不忍殺張任,諸葛亮還是下令斬了張任。

二、諸葛亮為何要殺張任。

首先,我們看以上的情況,張任不降是諸葛亮殺張任的主要原因。劉備、諸葛亮並非不能容人之人。在劉備奪取益州後,他的部下就擁有來自各方的人才。這中間有劉璋的親屬,比如吳懿,有戰敗投降的敵將,比如嚴顏,也有內心不願投降的人員,比如劉巴。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但是這些人只要對劉備在表面上表示降服,劉備就對他們既往不咎,一視同仁。這樣就使得劉備陣營發展壯大,統治基礎得以擴充套件。但是,劉備、諸葛亮對於人才有著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不允許對自己的權威進行挑戰。

在蜀中的人士中,有一位名士張裕。張裕才學過人,在劉備奪取益州後,為他出了不少建議,他還是是第一個向劉備建議奪取漢中的人士。但是張裕此人對劉備並不看重,在公開場合還挖苦諷刺劉備,最後被劉備所殺。諸葛亮去為他求情的時候,劉備回答殺張裕的理由是“芳蘭當戶,不可不鋤”。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在面對張任這樣的人才,劉備雖然有著愛才之心,想要勸降為己所用。可是面對張任的嚴詞拒絕,他們也無法留下。張任一心為劉璋效力,還對劉備厲聲高罵,這徹底斷絕了劉備勸降之路。面對劉備愛才之心,不忍之情,諸葛亮乾脆越俎代庖,下令殺了張任,成全了張任的氣節。

其次,為了傷亡的劉備部下報仇。在攻打雒城的過程中,劉備的部下損失慘重。在多次的慘敗中,荊州的軍隊損失了從龐統以下的大批人員。劉備也多次中了張任的計謀,險些落入敵軍之手。那些在戰鬥中留下來的人員,對張任恨之入骨。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與張任相似的嚴顏,雖然也對劉備的軍隊抵抗到底,但是並沒有造成過大的損失。而且在他投降之後,還將功折罪,為張飛勸降沿路敵人,及時趕到雒城解救了劉備之危。這樣劉備和他的部下對嚴顏才沒有怨言,承認了嚴顏的投降。

可是給劉備軍隊造成巨大損失的張任,卻根本不接受劉備的勸降,還表明了惡劣的態度。這讓劉備陣營的人們忍無可忍。而且在奪取雒城之後,劉備軍隊就直逼成都城下,不管張任是否投降,劉璋的政權滅亡在即。對於留下只會引起軍心不滿、有害無利的張任,諸葛亮還是選擇了一殺了之。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第三,為了處置當地土著勢力的關係。張任在益州是一個異類,對於劉備陣營來說,留下是一個巨大的隱患。作為一個外來的勢力,劉璋在益州的統治十分虛弱,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援。在劉備入川過程中,主要依靠張松、法正、孟達這些人員的內應。

在益州的土著人士中,由於長期遭受劉璋的壓迫,對劉璋的統治十分不滿。因此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這些人員或是幫助劉備,或是袖手旁觀。唯有張任一人,作為蜀郡人士,卻死心塌地地為劉璋效力,誓死抵抗劉備。

活捉智勇雙全的張任後,劉備不忍殺他,為何諸葛亮卻下令斬了他?

張任的行為與當地土著人士的選擇背道而馳,其中的原因頗為耐人尋味。不過作為當地土著勢力的背叛者,除了為劉璋死戰到底,張任也無路可走。在落入劉備之手後,劉備對他的處置,就關係到劉備與當地土著的關係。

作為同樣的外來勢力,劉備必須對當地的土著勢力又拉又壓。張任作為當地土生土長的將領,由於對劉備堅決不降,留下就成為當地土著勢力中反抗劉備的首領,對劉備的統治是極大的隱患。同時,由於他是當地反抗劉璋土著勢力的背叛者,殺了他會讓劉備得到這部分土著勢力的擁護,緩和與當地土著勢力的關係。

結語:

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雖然劉備對張任的才能十分欣賞,諸葛亮還是下令斬了誓死不降的張任。諸葛亮知道劉備心中不忍,於是越俎代庖,既保住了劉備的名聲,也成全了張任的氣節。一代名將張任,也成為劉璋政權最後的傳奇,名聲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