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我小時候就曾經聽過“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的典故。那時候的毛遂是正義與機智的代名詞。在我的印象中,毛遂的形象一直都非常正面。最近《大秦賦》正在熱播,電視劇對一些人物的結局也做出了一些“改編”,比如甘羅、毛遂等。

《大秦賦》中,毛遂的死法非常窩囊,也可以說是“罪有應得”。《大秦賦》之所以敢這麼改編,在一定程度上因為毛遂的結局,在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歷史資料關於毛遂之死的記載也有一定出入。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公元前256年,北方的燕國趁著趙國元氣大傷的時候,派遣本國大將慄腹攻打趙國。在開戰之前,慄腹勸說燕王:“趙國的四十萬士兵都在長平之戰中被秦軍活埋了,如今趙國的孩子都還沒有長大成人,現在趁機攻打趙國肯定會大獲全勝。

燕王大喜,於是命令慄腹率領兩千輛戰車攻打趙國。此時趙國還沒有從戰爭的傷痛之中恢復過來,於是趙王犯愁了,派誰掛帥出征比較好呢?此時的趙王想到了因為“毛遂自薦”而出名的毛遂,於是準備提拔毛遂為大帥,出征討伐燕國。毛遂聽說這個訊息大吃一驚,急忙跑到趙王那裡推脫說:“不是毛遂不願意接受王命,而是因為我不能擔當這個重任。身為大將,就必須有統兵打仗的經驗,但是我毛遂乃一介書生,怎能擔任這一如此重要的職務?即使陛下讓我去前方做衝鋒陷陣的馬前卒,毛遂也誓死領命,但是萬萬不能讓我做一國之將!”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趙王聽到毛遂的話之後很是迷惑:他去年自薦,以一己之力挽救了趙國,現在正是他立下軍功的好機會,到了這個份上他為什麼還會推辭呢?難道是太謙虛了不成?於是趙王不顧三七二十一,強行命令毛遂掛帥出征。毛遂知道自己無法違抗王命,在離開故鄉之前對自己家的族人哀嘆說:“這次戰役必定失敗,還請你們照顧好我的孤兒寡母。”

果然,毛遂率領趙軍和慄腹交戰,無論毛遂在戰場上表現得有多麼英勇,卻還是阻擋不了趙軍的潰敗,很快毛遂的軍隊就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失敗之後的毛遂頓時感覺自己沒臉回去見趙王和陣亡的將士家屬,於是躲到樹林之中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如果沒有研究過春秋戰國歷史的讀者們讀完這個故事,就會覺得“毛遂之死”聽起來還算是邏輯自洽,先前毛遂自薦成功,在楚王面前為趙國爭取了寶貴的同盟機會,從此名聲如日中天;而後來毛遂又被愚蠢的趙王送上戰場,落得一個兵敗自盡的下場,前後的反差強烈如此之大,讓讀者們在唏噓不已的時候還能悟出些許的人生哲理。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必須要來公正地考證這段記載。由於鄢烈山在寫《毛遂之死》的時候沒有註明史料的來源,那麼我們就必須結合其他史料和正常邏輯來分析這個故事。首先在中國歷史裡,雖然沒有“毛遂之死”的典故,卻有著一個“毛遂墜井”的趣聞。

根據西漢學者漢劉歆編撰,東晉學者葛洪整理的《西京雜記》第六卷記載:在趙國有兩個叫毛遂的人,一位就是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另一位則是野人(普通老百姓)毛遂。有一天,野人毛遂在地裡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摔入井中淹死了,平原君趙勝聞訊痛哭道:“蒼天啊,我又失去了一個能夠幫助趙國復興的人才!”直到後來門客報告說淹死的那個人是另外一位野人毛遂,平原君才破涕為笑。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那麼所謂的“毛遂之死”是不是也如同“毛遂墜井”一樣,是以訛傳訛的故事呢?首先我們就要從相關史料進行分析了。公元前256年,秦國發兵滅亡了苟延殘喘的“西周國”(此西周為東周分裂而出的西周),那麼趙國和燕國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燕王喜即位之後,曾經對趙國發動了兩次進攻,一次就是大名鼎鼎的“慄腹攻趙”,一次是“劇辛攻趙”,但問題是,這兩次戰役都不是發生在公元前256年。

首先,慄腹攻趙發生在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即位之後,派遣自己的相國慄腹攻打趙國,燕軍軍隊人數在60萬人左右。此時,趙國名將廉頗率領8萬趙軍以寡敵眾,兩軍在宋子(縣名)交戰,燕軍一潰千里,廉頗率領趙軍一路追殺數百里。為了報復燕國,第二年廉頗和樂乘率軍攻打燕國,還在公元前249年包圍了燕國的都城薊。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至於“劇辛攻趙”,則是出現在公元前243年,燕王喜發現趙國趕走了廉頗,並且還被秦國步步緊逼,於是想在趙國的背後動手,於是燕王喜派老將劇辛征討趙國。雖然說起來劇辛的年齡和廉頗一樣老,但是他的本事卻遠遠不如廉頗,剛剛進入趙國就因為輕敵冒進,被趙國另一位已經年近耄耋之年的老將龐煖擊敗,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

綜上所述,即使是記載年代錯誤,毛遂也沒有機會登上當時趙國的軍事舞臺。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內憂外患,西方遭到秦國的步步緊逼,而東方還有虎視眈眈的燕國在背後捅刀,因此趙王在將帥之才的任命上自然是慎之又慎。即使第二次趙國攆走了廉頗,但是趙王卻將軍權交給了一位年近耄耋之年的老傢伙龐煖,因此從各種情況來分析,趙王是不會隨隨便便找人帶兵打仗的。

在戰國時代,趙國後期的名將實在數不勝數,就算廉頗下臺、龐煖沒能利用最後一次合縱的機會攻滅秦國,趙國也還有著李牧這樣的末代名將。換句話來說,就算是趙國要滅亡了,趙王也絕不會將自己的軍隊控制權交到一個沒有打仗經驗,只會逞口舌之利的毛遂手中,因為長平之戰的教訓實在是太慘烈了。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毛遂都算死得壯烈,也都體現了毛遂的節操。無論毛遂是哪一種死法,都比《大秦賦》中的死法要英雄得多。無論哪一種死法也都是後世的猜測,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毛遂的死法。至於毛遂真實的死法,也許只有歷史才知道。隨著考古資料的豐富,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明確知道毛遂的死法。

歷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大秦賦》中的死法是真還是假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煮酒論古今中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