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讀唐朝人物,品唐朝歷史】唐·張浚◇桃源客

張浚,字禹川,本是河間人。他生性灑脫不檢點,博覽圖書史籍,喜歡高談闊論,士人、朋友們都排斥、看不起他。他不得志,穿著貧民衣服隱居金鳳山,學習縱橫家的學說,想以縱橫術得到重用。樞密使楊復恭遇到了他,推薦他從隱士任太常博士,升任度支員外郎。

黃巢叛亂,他稱病,帶著他母親逃到商山。僖宗西逃,衛兵沒有食物,漢陰縣令李康送來幾百馱乾糧,士兵都有糧食吃了。皇帝感到驚奇,說:“你怎麼竟然想到這了呢 ”他回答說:“臣哪裡知道辦這事,是張浚教臣的。”皇帝於是急忙召張浚到行營,他升任諫議大夫。宰相王鐸任行營都統,任命他為都統判官。

當時,王敬武在平盧,軍力最強。皇帝多次徵召他,他都不肯派兵。張浚前往勸說他,他已經對黃巢稱臣,不迎接皇帝使臣。張浚責備他說:“你為皇上鎮守方鎮,現使者帶著詔令來了,你不按禮節接詔卻敢傲慢無禮,你不知道君臣大義,怎麼能掌管官吏、百姓呢 ”王敬武驚愕,慚愧道歉。張浚宣讀詔令後,將士拿著兵器都不說話。他把將領們招集到鞠場,對他們號召說:“忠義的人應明辨利害。黃巢是一個販賣私鹽的奴才,捨棄皇帝去臣屬他,有什麼好處呢 現在諸侯保衛皇帝的軍隊源源不斷,你們佔據一州觀望成敗。反賊平定後,你們怎麼辦呢 如能現在一起平定反賊,迎回皇帝,得功名富貴易如反掌。我可憐你們放棄安寧而陷於危難。”眾將領紛紛說:“你說得對!”王敬武率軍跟著他西進。皇帝擢升他任會軍使。反賊平定後,他以戶部侍郎身份管度支。皇帝后來又逃到山南,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舊任度支。

張浚開始靠楊復恭升官,楊復恭中間一度喪失權力,張浚又投靠了田令孜,所以楊復恭憎恨張浚。他任神策護軍中尉,多次中傷張浚。昭宗登基,他仗著擁立皇帝的功勞,獨攬大權,皇帝逐漸不高興了。當時人多數說張浚有謀略,善於處理大事,他就又受重用了。皇帝曾問他治國的關鍵,他回答說:“在於使軍隊強大。軍隊強大,全國就服從了。”皇帝從此一心治理軍隊。後來皇帝和他談論古今政事,他就說:“漢朝和晉朝過去的事不必說,陛下年紀不大,天賦很高,內受宦官欺負,外遭藩鎮威脅,所以不得安寧。這是臣感到非常痛心的。”

那時候,朱全忠稱雄關東,安居受殺死李克恭,率潞州投降了朱全忠。朱全忠和幽州節度使李匡威、雲州節度使赫連鐸上奏說:“先帝逃到梁地,是因為李克用和朱玫相勾結,請求派兵消滅李克用,我們願意率兵配合。”皇帝令四品以上的文武官討論,大家都說:“國家還不安寧,即使攻下了太原,也不能控制。”張浚堅持爭辯說:“先帝在世時,外逃多難,就因為李克用、朱全忠互相爭鬥。請求乘李克用衰弱時討伐他,改變兩強爭雄的局面。”皇帝說:“討平黃巢,李克用的功勞最大,現趁他危難討伐他,全國人會怎麼說我呢 ”長時間沒做決斷。孔緯說:“張浚說的是能長期受益的事,陛下顧慮的是短時間的事。臣認為軍隊渡過黃河後,敵軍一定會被消滅。現軍隊的經費還能用幾年,希望聽張浚的不要懷疑。”張浚、孔緯互相呼應,皇帝才決定出兵,下詔任命張浚任河東行營兵馬招討制置使,京兆尹孫揆任昭義節度使做他的副手,韓建任供軍使;命令朱全忠、李匡威、赫連鐸同任招討使,樞密使駱全諲任行營都監;以三千汴州軍做衛兵,調集五十二軍和邠、寧、邠、夏各異族兵總共五萬人馬。皇帝在安喜樓設酒宴親自餞行,張浚喝到盡興處流淚說:“陛下被壞人威逼,臣願拼死除掉他。”楊復恭聽了不高興,率領神策護軍中尉等人在長樂坂為他餞行,勸張浚喝酒,他不肯舉酒杯。這次出征,張浚希望在外面成功後,到朝內來制服楊復恭,所以與他結怨。

此前,汴、華、邠、岐的軍隊渡過了黃河聚集在平陽。汴州將領朱崇節已佔領了潞州,張浚擔心他們佔據在那裡,就命孫揆率領部分軍隊到潞州去,命宦官韓歸範持節出使護送他去。遇到太原將領李存孝正進攻潞州,孫揆走到長子,被李存孝擒獲,汴州軍隊也放棄州城離開了。張浚抵達陰地關,各軍在平陽紮營。李存孝進攻他們,他們都大敗,丟掉軍械逃跑。張浚召集軍隊夜晚逃跑,到天亮,軍隊損失一大半。李存孝進軍擄掠晉、絳、慈、隰州,所向披靡。張浚從王屋山小路逃出來,逃到河清,扎木筏渡過了黃河,部下差不多損失殆盡了。駱全諲服毒自殺了,韓建逃跑了。李克用上奏請求處分,詞語傲慢,派韓歸範送來。朝廷震驚,當天下令貶張浚為武昌軍節度使,三次貶官後任繡州司戶參軍。朱全忠為他請求,詔令隨便他去哪裡,他就到藍田去投靠韓建。韋昭度去世後,朝廷又任用孔緯為宰相,所以張浚也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天下租庸使。皇帝還想再重用他,李克用上奏說:“如果早晨任命張浚為宰相,晚上我就派兵來。”這才罷了。

乾寧年間,他被免去使職,任尚書右僕射。他上疏請求致仕,升任左僕射後致仕。他住在洛陽長水墅。雖然住在山野中,但朝政得失,他不時上表議論。劉季述叛亂,他步行到洛陽,哭著勸說張全義,又寫信給各藩鎮,請求救國難。王師範在青州起兵,想請他當謀主,沒成功。朱全忠脅迫皇帝遷到東都,張浚知道後說:“皇帝到了洛陽,國家就完了。”大概知道朱全忠準備篡位。朱全忠怕他召喚別的藩鎮討伐,命張全義派將領扮成強盜夜晚包圍他的住處把他殺害了,共殺死了他家一百多人。當時是天覆三年十二月。

當初,張浚一向和永寧縣官吏葉彥要好,葉彥知道了這陰謀,告訴了他的兒子張格。他估計自己跑不脫,父子倆拉著手哭著說:“留下都會死,不如逃走儲存我家的後代。”張格跪拜後離去了,葉彥率二十名士兵送他,順漢水上游到了蜀地,後來在王建麾下當官。張浚的小兒子張播,走小路逃到淮南,投靠楊行密。當時,楊行密能稟承皇帝旨意任命官員,張播請求每次任命官員,一定要把皇帝詔令放到紫極宮唐玄宗像前的香案上,再拿出來宣佈,表示不忘記朝廷,他還想洗雪家庭的冤屈但沒能如願。後來死在廣陵。

以上是《新唐書》關於張浚的主要記述。張浚志大才疏,雖有謀略,但缺任事之能。以亂治亂,企圖撥亂反正,甚為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