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士氣都是打仗時必不可少的東西。那些統帥三軍的名將,必須懂得怎麼給士兵們鼓舞氣勢,增加勝利的機率。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導致全軍士氣大增、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的故事。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真實戰例,經常被後世的軍事學家引用。話說在三國之後,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結果西晉只傳了兩世就四分五裂,發生了“八王之亂”。直到公元318年,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晉朝的命脈才勉強延續,但東晉的皇帝大多偏安,對打仗不熱衷。

那時候有兩個著名的世家大族,一個是王家,一個是謝家,他們掌握了朝廷各方面的大權,所以東晉的皇權不太集中。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既不屬於王家、也不屬於謝家的權臣異軍突起,他一門心思想建功立業,跟王、謝共分東晉大權,此人就是桓溫。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桓溫被皇帝派去做荊州刺史,掌握了長江上游的軍事大權,於是他盯上了巴蜀一帶的成漢王朝。當時成漢的皇帝叫李勢,昏庸無道,成漢國力衰微。桓溫覺得機不可失,公元前346年,他給朝廷寫了申請書,表示自己要滅掉成漢的決心。

估計是覺得朝廷不會同意,桓溫沒等朝廷反應過來下達指令,就帶著兵馬向成漢進發了。他手下的謀士袁喬全力支援桓溫,還給他提出建議,派一萬輕兵連夜急行,越過天險,這樣成漢會措手不及,勝利的機率更大,桓溫覺得挺有道理,就聽從了。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再說成漢國內,聽說東晉大軍來襲之後,皇帝李勢連忙派將領李福、昝堅去抵禦,結果他們走錯了道,跟晉軍完美錯過。於是桓溫以光速前進,直接包圍了成漢的都城成都。李勢沒有辦法,只好集結了城裡所有兵力,出城跟桓溫的軍馬決一死戰。

因為到了存亡之際,漢軍反抗非常激烈,晉軍一下子也不能取勝,戰況非常緊張。桓溫派出去的前鋒龔護都戰死了,桓溫正在軍中指揮,一支箭從天而降,差點兒射中他的馬。看到這種情況,桓溫身邊圍著的將領都有些虛了,勸桓溫暫時退兵,之後再戰。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桓溫同意了,派人去跟軍中的鼓吏說,鳴金退兵。在古代,擊鼓表示進軍,鳴金表示退兵,大家聽到這兩種聲音,多少能猜到自己這邊的戰況。誰知這回桓溫派去傳令的小兵弄錯了恆溫的命令,他跟鼓吏說,將軍吩咐你擊鼓進軍。

鼓吏連忙大聲擊鼓,鼓聲不絕,傳到了每個晉軍的耳朵中。後面的晉軍看不到前軍的戰況,聽到鼓聲,還以為自己這邊大勝,將軍才要求全力進軍,於是大夥兒士氣大振,個個撲上去奮勇殺敵,搶著立功,戰局一下子就逆轉了,晉軍大勝,漢軍節節敗退。

小兵傳錯了將軍的命令,結果戰局逆轉,全軍反敗為勝滅掉一國家

桓溫看著這個戰況也愣了半天,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等反應過來後,他連忙指揮晉軍繼續前進,一直打到了成都城牆下。後漢皇帝李勢見敗局已定,只得向桓溫投降,後漢從此滅亡。而桓溫憑著滅後漢的功勞,在東晉王朝節節高升,成為大司馬、大將軍,權傾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