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平凡裡的小生活 | 德清燒餅師傅鄭子勝一門手藝撐起一個家

平凡裡的小生活 | 德清燒餅師傅鄭子勝一門手藝撐起一個家

“給我來兩個燒餅,別放蔥。”上午9點半,德清縣中醫院對面的燒餅攤位,忙碌如常。

“兩個手指往上提,大拇指向下壓,這樣捏出來的面才均勻,收口才好看。”說話間,燒餅師傅鄭子勝又揪下一塊麵團,包入肉餡,擀開成薄餅,再放入爐膛。在他的巧手下,一道道製作工序如行雲流水,只用兩三分鐘,一個鹹香鬆軟的燒餅就能做好。這個小小的燒餅,鄭子勝已經做了將近三十年。

能說出鄭子勝名字的人不多,但只要一提起中醫院對面的那家燒餅攤,很多德清人都知道。鄭子勝是麗水市縉雲縣人,以前一直在老家種田。1994年的時候,鄭子勝和妻子萌生了做燒餅的想法,經人指點後,先在本村做,技藝成熟後就離開了老家麗水市縉雲縣,揣著1000元錢離家創業,到過寧波也去過江蘇,幾乎把整個浙江都跑遍了,最後在德清紮下了根。

平凡裡的小生活 | 德清燒餅師傅鄭子勝一門手藝撐起一個家

“當時年輕,在家裡閒不住,就想到外面闖闖,我大概是德清縣裡第一個賣縉雲燒餅的人。”鄭子勝說,從前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可以做1000只左右的燒餅,一個攤位,4個人都顧不過來。

鄭子勝的燒餅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他介紹說,要想燒餅做得好吃,一是原料,二是技術。對於原料的選擇,鄭師傅從不將就。燒餅裡用到的豬肉,都是鄭師傅的妻子一早買來的。每天凌晨4點鐘,鄭師傅和妻子就起床了,兩人兵分兩路,一個在定點的地方支起攤位,另一個就出發去菜場,採購當天需要的原料。鄭師傅說,燒餅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新鮮,品質差的肉,烤出來的燒餅就沒有那個鮮味。縉雲燒餅是傳統的發麵燒餅,揉麵團也是一個技術活,隨著天氣溫度的變化,還要不斷調整和麵的水的溫度,面揉得不到位則綿軟無嚼勁,過老則口感乾硬。

平凡裡的小生活 | 德清燒餅師傅鄭子勝一門手藝撐起一個家

除了手藝好,鄭子勝還善於動腦筋,從開始擺攤,他就考慮到要多種經營。“客人只吃燒餅太單調了。”鄭師傅夫妻兩腦筋活絡,動手能力又強,就開始著手置辦新的小吃。一開始,他們添置了一個做雞蛋餅的工具,後來,又發現德清人愛吃粢飯糰,就又在旁邊架起了一個盛放糯米飯的木桶。

擺攤將近三十年,從一開始用扁擔挑著賣,到現在的手推車,鄭師傅和妻子始終保持著農民的樸實。幾年下來,哪怕物價上漲,鄭子勝的燒餅從未漲過價。“現在已經不用付攤位費了,讓我賣得和店裡的價錢一樣,我心裡也過意不去。”

平凡裡的小生活 | 德清燒餅師傅鄭子勝一門手藝撐起一個家

為了賺錢養家,鄭師傅和妻子一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次是過年,另一次就挑著夏天生意冷清的時候抽空回家看看孩子。雖然長久兩地分隔,但兒子還是在他們的期盼下平安地長大成人了。

做燒餅是辛苦活,每天清晨出門,到了傍晚六點才能回家,冬天天氣冷,在寒風中做燒餅,手上的凍瘡就會復發,而夏季天氣炎熱,烤爐內溫度更高,一不小心燙到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將近三十年的執著,成就了他們這家燒餅攤的口碑。“現在好了,兒子也成家了,完全不用我們操心,等老了做不動了我們就回老家去抱孫子。”鄭師傅一邊笑著,一邊手腳麻利地做著燒餅。

藍媒聯盟·德清縣新聞中心記者 徐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