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三國,作為一段歷史,早已逝去。但是在民間還保留著關於三國人物的各種傳說,在中華大地上還有數不盡的與三國人物有關的各種遺蹟遺址。透過這些傳說和遺蹟遺址,我們能超越小說《三國演義》,逐漸接近,乃至發現真相。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關於求賢舉才,曹操先後三次頒佈過“求賢令”。

今天,我們就從曹操與荀彧說起。

【正文】

曹孟德三訪荀彧

關於求賢舉才,有劉備三顧茅廬的明確記載。不過,在民間也同樣有“曹操三訪荀彧”的傳說。

聽聞曹操要招賢納士,泰山和尚給了他一個錦囊,並囑咐:“誰敢指名罵你,你就開啟錦囊去找他。”曹操回到許都,派曹仁天天帶兵出去搶劫,騷擾百姓。三天後,四門之上都貼了相同的內容:“曹操到許昌,百姓遭了殃”。落命“荀彧”。曹操氣的直咬牙跺腳,本想派人捉拿此人。突然間想起了老和尚的話,打開了錦囊,裡面有一行字:“許昌荀彧,才過子房。”他大喜,派曹仁去請。原來荀彧早已知道曹操在招賢,就先張貼以此試探。他見曹仁來請,故意不開門。

曹仁回報,曹操明白必須親自出馬。他冒著大雪,來到了聚奎街荀彧府第,可是大門落鎖,不見有人。他直到鬍子上結了冰凌才離去。

第二天他又來探訪。門童說主人打獵去了。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武漢龜山三國城,荀彧像。

第三天他打聽到荀彧在祖墳掃墓,就備禮前往。來到墳地,他看到荀彧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正在專心讀《孫子兵法》。曹操來到身旁,他頭也不抬。忽然一陣風起,把荀彧手中的書吹落在地。曹操忙上前撿起,恭恭敬敬遞上,說:”荀公,曹操向你請安。“荀彧說:”我乃尋常人士,安敢先生動問?“曹操說:”荀公有子牙之謀,子房之才,我來請你共舉大事。“荀彧說:”你不怕我罵你嗎?“曹操賠笑說:‘’罵的有理,多罵才好。‘’荀彧又推脫說腳痛不能走,曹操立即前去把荀彧扶上馬。

從此,荀彧成為了曹操的謀士,為曹操的事業發展做出了首要貢獻。

史實上的曹操與荀彧

曹孟德三訪荀彧只是民間傳說。關於這一段,《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是這樣記載的:

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以為司馬,時年二十九。

不過,透過上面“三訪”的民間故事,曹操求賢的氣度、決心和誠意,生動而明確。不過,荀彧在曹操陣營裡確實可以稱得上“首席”,發揮的作用堪稱“首功”。在現今存世的曹操的文書中,與下屬往來或有關的最多的就是荀彧。荀彧的確為曹操的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他不說,透過曹操的文書中就能體現出來。不妨透過這些文書,感受一下。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魏武觀滄海。亂世之中,曹操的氣度和氣魄,非常人所及。從這個故事中也可見一斑。

曹操上表為荀彧請功就有三份文書,分別是建安八年的《請爵荀彧表》、建安十一年的《請增封荀彧表》和《留荀彧表》。

《請爵荀彧表》:

臣聞慮為功首,謀為賞本,野績不越廟堂,戰多不逾國勳。是故曲阜之錫,不後營丘;蕭何之土,先於平陽。珍策重計,故今所尚。侍中守尚書令彧,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遭世紛憂,懷忠念治。臣自始舉義兵,周遊征伐,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陛下幸許,彧左右機近,忠恪祗順,如履薄冰,研精極銳,以撫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勳。

守尚書令荀彧,自在臣營,參同計畫,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謀,悉皆共決。及彧在臺,常私書往來,大小同策,詩美腹心,傳貴廟勝,勳業之定,彧之功也。而臣前後獨荷異寵,心所不安。彧與臣事通功並,宜進封賞,以勸後進者。

在這裡曹操用典讚揚出荀彧的能力超出了姜尚與曹參,可與周公和蕭何媲美。

《請增封荀彧表》:

昔袁紹侵入郊甸,戰於官渡,時兵少糧盡,圖欲還許,書與彧議,彧不聽臣,建宜住之便,恢進討之規,更起臣心,易其愚慮,遂摧大逆,覆取其眾:此彧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及紹破敗,臣糧亦盡,以為河北未易圖也。欲南討劉表,彧復止臣,陳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兇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紹必鼓行而前,有傾覆之形,無克捷之勢。後若南征,委棄兗豫,利既難要,將失本據。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是以先帝貴指蹤之功,薄搏獲之賞;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捷。前所賞錄,未副彧巍巍之勳,乞重評議,疇其戶邑。

這裡曹操著重表彰了荀彧在官渡大戰的緊要關頭,和之後的勸阻南征的兩次突出表現。對於他的功勞,用了“巍巍之勳”來形容,可見作用之大。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河南中牟官渡寺,相傳袁紹在此屯兵。官渡大戰,荀彧為曹操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

當然,對於曹操的表彰和封賞,起初荀彧是推辭的,於是又有了下面這封文書:《與荀彧書》。

(太祖錄彧前後功,表封彧萬歲亭侯。彧固辭無野戰之勞,太祖與彧書,彧乃受。)

與君共事已來,立朝廷,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戰也,願君勿讓。

這裡曹操又用了排比句,總結了荀彧在匡正輔弼、推薦人才、建言獻計和機密謀劃等方面的貢獻,可見其功勞之大、之高和之全。

也正為因為如此,曹操和他還結成了兒女親家。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有名可考的女兒有6個,其中安陽公主就嫁給荀彧的兒子荀惲。《三國志 魏書 荀彧荀攸賈詡傳》:

太祖以女妻彧長子惲,後稱安陽公主。……惲早卒,子甝、霬。

不僅於此,曹操對荀彧的信任和賞識是延展到他的家族的。據《三國志 魏書 荀彧荀攸賈詡傳》:

是時彧兄衍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事。

曹操常年征戰在外,能把留守鄴城、管理核心根據地河北的重任交付給荀彧的兄長,信任度之深自不待言。

荀彧功勞之大之高,曹操對其嘉獎和表彰之多之巨、對其信任之深之切,在曹操陣營恐怕無出其右。二人又結成兒女親家,而且還延及他的家族,在曹操陣營也是極少見的。

輔弼良臣的終極歸宿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江蘇崑山千燈鎮顧炎武像。生活在變亂之季的他,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感人肺腑!

不過,曹操與荀彧之間的關係和話題,遠不止於此,特別是荀彧之死,更增添了悲劇成分和神秘色彩。關於荀彧之死,有《三國志》的“憂薨”說,有《後漢書》的“曹饋食空器,飲藥而卒”說。不過,荀彧臨終前的憂慮、曹荀二人間的失和失恰都是隱約可見的。隨著曹操統一天下大業的一步步推進、政治態度和價值取捨的一層層彰顯,二人間出現裂痕是在情理之中的。這裡牽涉到了一個公案,那就是“荀彧忠於漢室”說。在《後漢書-荀彧傳》中似乎得到了某種驗證:

論曰:————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贊曰:————彧之有弼,誠感國疾。功申運改,躋疑心一。

透過這裡的評價,荀彧,似乎成了忠於漢室的“烈士”一般。

荀彧死後,漢獻帝很悲傷。據《後漢書-荀彧傳》:

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讌樂。諡曰敬候。明年,操遂稱魏公雲。

曹操有什麼反應和態度,史無所載,我們已不可知。不過,有一點,那就是他的後代和家族沒有因此事受到某種牽連。他的兒子荀惲嗣萬歲亭侯,官至虎賁中郎將。長孫荀甝,官至散騎常侍、封廣陽鄉侯。次孫荀霬,官至中領軍,成了司馬懿的女婿。特別是:

甝、霬,以外甥故猶寵待。

這裡我們不妨再深入一步,如果引用明朝清初顧炎武在《日知錄》中道出的“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荀彧忠於漢室,忠誠的物件是什麼呢?是漢室的最高代表:天子漢獻帝?還是漢室確立意識形態和的價值觀?或者是別的什麼物件呢?這也許就是另一個值得探討和明晰的問題。

《三國演義》裡沒有講的故事:曹操三訪荀彧

三國故事,可以成為“演義”。不過故事背後的深層次動因和道理,在新時代還是很值得再深入挖掘和提煉的。

以上透過“曹孟德三訪荀彧”的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曹操求賢若渴和不拘一格的氣度。透過對曹操相關文書的梳理,可以感知到荀彧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曹荀二人成為兒女親家的親近關係。由此,我們又可以進一步體會到曹操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內在緣由,以及他終將面對的障礙和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