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收繳天下兵器,熔鑄成為十二座銅人,重達“千石”,放置於宮廷之中。然而,這十二座高大的銅人如今早已不知去向,那麼它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秦始皇曾熔鑄十二座銅人,體型巨大且重量極重

關於這十二座銅人,《史記·秦始皇本紀》明確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而除此之外,《史記索隱》等史料同樣對此有所記載。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在各種史料記載中,雖然關於銅人的稱呼各有不同,例如鍾鐻、金人、鍾、金狄人、翁仲、銅人等,但卻均表明這十二座銅人曾經是真實存在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多的名稱,則主要是由銅人的特點造成的,例如因銅的顏色為黃色而被稱為“金人”,又因空心而被稱為“鍾”,還因外形為夷狄人而被稱為“金狄人”。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關於銅人的重量,史料中有“重各千石”(秦始皇本紀)、“鍾小者皆千石也”(《三輔黃圖校注》),“各重三十四萬斤”和“各重二十四萬斤”四種記載,不過如此龐大的銅像顯然是無法具體稱量的,因而這些基本都是估算數字。而根據這些史料換算,這十二座銅像最小的也應該在30噸以上,大的則重達87噸以上。

至於銅人的高度,雖然史料同樣有“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長五丈”多種記載,但從史料的記載推斷,這十二座銅人應該部分為坐姿(王莽曾夢見五枚銅人起立),而銅人身長五丈(約13。7米),坐高則為三丈(約8。12米),這便解釋了這三個數字的來源。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從各種史料的記載來看,這十二座銅人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重量極重。那麼,如此巨大的十二座銅人,為何最終不翼而飛,它們又都去了哪裡呢?

銅人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中最後一種最為可信

關於銅人的下落,從各種史料記載和後人推斷來看,目前主要集中於以下三種說法。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1、毀於項羽。秦末天下大亂,前207年劉邦和項羽先後殺入關中,秦朝就此滅亡。《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殺入關中之後,“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因此,有說法認為,秦始皇所鑄的十二座銅人,要麼被毀於這場持續了三個月的大火,要麼被項羽所搗毀。原因在於,項羽因為國仇家恨,對秦國充滿了仇恨,這種仇恨之下使得他痛恨秦國的一切,包括能夠代表秦國的一切制度、標誌,如此高大的十二座銅人,自然也就成為了項羽仇恨和發洩的物件,最終被項羽所毀。不過,這種說法雖然合理,但卻缺乏直接證據的支撐。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2、埋入皇陵。這種觀點認為,這十二座銅人作為秦始皇時期的標誌,可以說一定程度彰顯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因而乃是秦始皇生前最為喜愛之物,為了死後繼續享受這份榮耀,秦始皇在營建皇陵的時候,便將這十二座銅人和其他一些生前喜愛的珍寶,作為自己的隨葬品一起埋入了皇陵。不過,這種說法同樣缺乏有力的直接證據,但若是為真,或許未來我們還能有幸見到這十二座銅人重見天日。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3、毀於董卓。與前兩種說法不同的是,這種說法史料上有著明確記載。東漢末年,董卓為了鑄造銅錢,而將十二座銅人進行了熔鑄,不同之處在於毀壞的數量到底是十二座還是十座。

十二座全部被毀。這種說法源自於《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其中有載“(董卓)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這種說法認為這裡的“悉”有全部的意思,《後漢書》和《資治通鑑》同樣持這種說法。

僅毀壞了十座。這種說法源自於《關中記》,其中有載“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徒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徒之鄴,苻堅又徙之長安而毀之”。即董卓將其中十座銷燬鑄成銅錢,而剩餘的兩座則被他遷到了長安清門裡,後魏明帝曹叡本想將其運到洛陽,但運到霸城後便因銅人實在太重而放棄。到了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石虎又將這兩座銅人運到鄴城,後又被前秦苻堅運回長安銷燬。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鑄十二座高大銅人,重達數十噸的銅人被誰所毀

這兩種說法中,因《關中記》並非正史,普遍認為可信度較低,《魏略》中雖然有提到兩個銅人,但卻並未記載是否為秦銅人。而且,董卓毀壞銅人本就是為了鑄造銅錢,豈會只毀掉十座而留下兩座?因此,我認為十二座全部被董卓毀掉的可能性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