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資治通鑑·周紀五》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在《資治通鑑》中,作者司馬光曾用很大篇幅講述了中國古代最大戰役——長平之戰的前因後果。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並攻佔了該國的野王地區,從而切斷了韓國本土與上黨郡的聯絡。

相比於虎狼之國秦國,上黨郡的吏民更傾向於與韓國同為“三晉”的趙國。因此,上黨郡守舉郡投降於趙國。由於秦國對上黨志在必得,趙孝成王唯恐因接受上黨而得罪強秦,因此一直猶豫不決。但在重臣平原君的支援下,趙國還是將上黨納為自己的領土,並沿著河水建立了防線

之後,秦國果然以左庶長王齕為將,大舉進攻上黨。而趙國以老將廉頗為主帥,以大糧山為大本營,與秦軍針鋒相對。虎狼秦軍銳不可當,很快便攻取了趙軍兩大防線,並殺死了兩個都尉。但是隨著戰局的演進,趙國在空倉嶺附近鞏固了防線,與秦軍展開了長達三年的拉鋸戰。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拉鋸戰比拼的是國力,趙國雖然國力不如秦國,但勝在補給線較短;而秦國國力雖強,但是補給線卻拖得很長。因此,這場拉鋸戰讓秦趙雙方都苦不堪言。為了破局,秦國先以外交手段,恐嚇齊、魏、楚等國,不准他們用糧食支援趙國;另一方面,秦國派出間諜,施展反間計,最終讓趙孝成王撤了廉頗的職,而換以主張進攻的少壯派將領——趙括。

聽聞趙國臨陣換將,秦昭襄王大喜,於是他也秘密換下王齕,以戰無不勝的白起作為主帥。並且還規定,誰敢洩露白起接任主帥,斬!(《資治通鑑》: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趙括接過指揮權後,立即清除軍中的“保守派”,並立即將45萬大軍全部編組,向秦軍主動出擊。長平之戰的高潮,最終來臨。

戰前,白起施展奇謀,在今天山西馬山附近建立一座空倉,詭稱這裡是秦軍存在糧食的位置。因而,此地又被當地人稱為空倉嶺。趙括不知是計,於是前來進攻秦軍的“糧倉”,意圖將敵軍釜底抽薪。然而趙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鑽進了白起所佈置的大口袋。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首先,白起佯裝撤退,讓出空倉嶺,撤退至秦軍大本營的壁壘處。而有勇無謀的趙括,以為秦軍潰退,奮起直追。然而到了秦軍壁壘處,趙軍卻遭到了有力的抵抗,一步也不得進。

根據考古學者的考察,秦軍壁壘位於丹河與野川河的分水嶺,依山帶河進行縱深防禦。以白起的指揮能力,趙括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攻破。就當趙括的注意力卻在丹河以西時,白起卻悄悄派遣一支2。5萬人的輕裝部隊,由東北方向上溯秦川水河床,直插仙公山。

而這一招,直接要了45萬趙軍的命,因為前線趙軍與補給地大糧山的聯絡,徹底被切斷了。有人就要問了,區區2。5萬士兵,能切斷45萬大軍的退路?搞笑嗎?

而這,就要從白起所修建的一個“違章建築”來說起了。明代學者週一梧考察長平古戰場時,曾注意在丹朱嶺和馬鞍壑之間,依稀可見一段古長城,正好切斷了趙軍和本部大糧山的聯絡。如果說白起佈置了一個大口袋,丹朱嶺和馬鞍壑就是袋口。25000輕兵和他們所修建的長城,就是紮緊袋口的繩子。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為啥說是“違章建築”呢?從考古學者的報告可以發現,這道石牆完全是一座搶修起來的臨時建築。在羊頭山以東,這座石牆仍依稀可見,底寬約4米,最高者尚有1米多,石塊不整,大小不一,可知這座石牆是就地取材,倉促而成。然而以25000士兵,在沒有現代化工程車輛的基礎上,在強敵背後,在短時間內修建這樣一座石牆,實屬不易。

對此,週一梧曾評價道:“吾觀武安君之行營佈陣,而信其能成於頃刻也!”簡單翻譯來就是“武安君白起用兵如神、軍令如山,我相信在他手上,這座石牆能頃刻而成。”雖然石牆並不算堅固,但是秦軍憑藉地利,還是擋住了優勢趙軍的反撲。就這樣,白起的一道違章建築,竟將45萬趙軍逼入了絕境。就在這時,白起又派五千騎兵將被圍的趙軍又一分為二,並與石牆後的25000秦軍會師。

就這樣,45萬趙軍徹底陷入秦軍的重圍,進退不得。只好就地建築防線,以圖援兵。然而白起和昭襄王豈會給趙軍機會?秦昭襄王親90臨前線,發動國內15歲以上60歲以下所有的男子,每人都賜爵一級,悉數送往長平前線。而包圍趙軍的“口袋處”,也得到了秦軍主力的增援,石牆一直延伸到百里之長,因此被稱為“百里長城”。如今的趙國,已經回天乏術了。(《資治通鑑》: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內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兵及糧食。)

長平古戰場一道石牆告訴我們:趙括敗給白起,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由於趙軍被困的地方太過狹窄,導致45萬大軍根本沒法展開。因此,趙括將軍隊分為四、五個敢死隊,每天都向秦軍發動無謂的進攻。46天后,趙軍糧食徹底吃完,已經開始互相廝殺、吞食。而趙括親自上陣搏殺,發動了最後的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殺於“百里長城”之前。

這場突圍戰實在太過激烈,至今在石牆前,仍能發現大量遺骸。長平關內趙莊鄉有村名小河泊、河泊。而根據縣誌,前者原名“血昏河”,後者原名“血泊”,令人毛骨悚然。由此可見,秦趙雙方的激戰有多麼慘烈,殺得河水皆赤,屍積如山。

趙軍投降後,皆為白起所坑殺,前後死難45萬,而秦軍也付出了死傷過半、國內為空的代價。1年多後,秦軍兵敗邯鄲,實屬“強弩之末”。至今,只要天降大雨,總會沖刷出累累白骨。

長平之戰,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講得十分清楚。趙國45萬將士的慘死告訴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切忌冒進,更不能賭博,一次將自己所有的本錢都梭哈。上黨雖然誘人,但絕不值得趙國將所有主力都投入。如果我們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投入本錢,你只會成為老奸巨猾之人眼中的“韭菜”。經驗豐富的他們,有的是方法對付你。

試問誰會想到,白起藝高人膽大,竟敢用區區2。5萬人,堵住趙國45萬大軍,常人根本想都不敢想。沒有大智慧和一顆大心臟,誰敢打出這樣的圍殲戰。因為在我看來,趙括表現得不錯,只是遇到了白起,輸得不冤。換做旁人,實際也是一樣的結果。因此,趙括的慘敗,真不是因為“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