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北漢國小力弱,為何柴榮、趙匡胤都無法滅掉!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在5代10國時期,有兩個政權的實力最為羸弱,分別是荊南、北漢。當初為了將北漢政權消滅,柴榮與趙匡胤曾先後率領王朝將士與之對峙,但二人都沒有取得較大的功績,使得這樣一個小國整整存在了28年,那麼實力羸弱的北宋在當時是如何抵禦後周與北宋的進攻呢?今天我們所介紹的主要內容就是有關於這一方面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吧。

在951年,後漢的將領郭威在經過種種部署與準備工作下,成功建立了後周政權,當這一訊息被劉崇得知後,其表現的十分憤怒,因為其是後漢統治者的弟弟,他做出如此的舉動,和搶奪自家的江山幾乎沒有任何分別,偏偏在這個時候,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其的兒子也被郭威所擊殺。這可謂徹底激起了其的怒火,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他立刻決定在太原當地建立北漢政權,與之進行正面交鋒。

北漢國小力弱,為何柴榮、趙匡胤都無法滅掉!

在當時北漢所擁有的地盤很小,只有區區13個州,王朝內部常駐的人口也只有3萬餘戶,所有能調動的兵力也不足4萬餘人,他們與實力雄厚的後周相比,可謂存在著較大的出入。為了能夠成功覆滅後周,完成自己的目標,他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決定開始尋找外援。

他將求援的目光投向了北方,

北漢的地盤很小,只有十三個州,僅三萬五千二百餘戶,全國能調動的兵力只有三四萬人。但是北漢的敵人後周卻很強大,為了對付後周,劉崇只好尋找外援,他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以豐厚的財產來換取契丹的援助,為了得到對方更大的支援與援助,他甚至不惜與之結為父子之國。

在得到一定的支援後,他立刻有了底氣,不斷對後周展開攻勢,但是沒想到在與之對峙的多場戰役中,他都沒有佔據絲毫的上風,反而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讓他感到異常煩惱,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方式加以解決。終於在954年,郭威因為身患重病、難以醫治而不幸離世。在得知這一訊息後,他表現得十分高興,認為這就是一次合適的進攻機會。

於是他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決定再次向後周發動進攻,但是他沒有想到,後周新一任的統治者柴榮更為難纏。在這場戰役中,柴榮多次根據王朝所處的局勢做出了相應的部署與準備工作,使得北漢再次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最終劉崇所率領的8萬將士,只剩下了不足百人。

北漢國小力弱,為何柴榮、趙匡胤都無法滅掉!

而在這種情況下,柴榮則率領手下將士趁勢追擊,最終甚至逼到了太原城下,在長達兩個月時間的圍攻下,北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眼看著城池就要被攻破時,遼國便派遣將士前來援助,而面對這一支隊伍,柴榮則顯得有些難以抵禦這般猛烈的攻勢,為了避免王朝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損失,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退兵。

北漢國小力弱,為何柴榮、趙匡胤都無法滅掉!

在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趙匡胤成為了後周新一任的統治者,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決定先將北漢解決。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他在969年率領手下的將士對北漢發起了攻勢,憑藉著自身出眾的才能,從戰役之初,他們就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但後期因為遭受北漢的頑強抵抗,導致這場戰役持續了很長時間,因為長時間的征戰以及當地天熱多雨,導致宋王朝的很多將士都腹瀉的疾病,也正因為如此隊伍的戰鬥力極具縮減,再加上當時遼國增派了援軍,為了避免王朝因此遭受巨大的損失,無奈之下趙匡胤只好選擇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