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七日,就在朱厚熜即位後不久,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毛澄遵照內閣首輔楊廷和的意思,率領文武大臣上奏,認為朱厚熜乃是入嗣即位,因此應該遵照漢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尊明孝宗朱佑樘為皇考(父親),以興獻王朱祐杬為皇叔考(叔父)。結果惹怒朱厚熜,“大禮議之爭”就此爆發。

毛澄的建議可以說引起了朱厚熜母子的極大牴觸,其母蔣氏怒道,“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朱厚熜更是要辭去天子之位,侍奉母親蔣氏返回安陸。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不過,由於朱厚熜剛剛即位不久,而張璁也才剛剛踏入仕途,兩人很快便敗下陣來,此次交鋒最終以張璁貶至南京告終。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上疏,重提大禮儀之事,明世宗於是決定於次年正月再度廷議,並召張璁、桂萼入京,但行至鳳陽便又接到了“不必來京”旨意。

糊里糊塗返回南京的張璁、桂萼,得知嘉靖帝已經下詔稱明孝宗為皇考,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后,立即再度上書,認為應該去掉“本生”兩字,否則會讓後世認定朱厚熜為孝宗之子。不過,張璁、桂萼的提議,很快便遭遇了楊廷和一派“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的牴觸。

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張璁、桂萼再度奉詔入京,結果卻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彈劾,甚至一度面臨被捕殺的威脅。不過,隨著朱厚熜逐漸坐穩皇位,兩人不僅沒有遭遇危險,反而被晉升為翰林學士,專門負責處理禮儀問題。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然而,這次朱厚熜卻不願退讓,在多次令引禮監太監勸退無果,大臣們死諫不退的情況下,朱厚熜一怒之下將134人收監,並對五品以下的180餘人施以廷杖,當場打死17人,史稱“左順門慘案”。

同年九月,張璁、桂萼、方獻夫等奉詔召集大臣於闕右門辨議大禮,有了前車之鑑,這次朱厚熜終於大獲成功。歷經長達三年的博弈,朱厚熜最終得以尊明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生父興獻王為皇考,生母章聖皇太后為聖母,明武宗朱厚照為皇兄,莊肅皇后為皇嫂。

明朝太廟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初建時採用的是“都宮別殿制”,即一帝一廟。後朱元璋感覺太廟所在地“地勢少偏”,遂於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改建後的太廟採用“同堂異室制”,即一廟多帝。朱棣遷都北京後,又於北京興建新的太廟,同樣採用“同堂異室制”,明朝開始變為南京、北京雙廟制。

早在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大禮儀之爭”尚未塵埃落定之時,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便曾上書請為興獻帝立別廟,次月吏部員外郎方獻夫也同樣上書。雖然兩人的提議遭到絕大多數大臣反對,但朱厚熜卻藉此在奉先殿修建了一間西空室,定名觀德殿,追尊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並將其神位供奉其中。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於是,此提議立即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就連張璁、桂萼、席書等人也紛紛反對,嘉靖帝眼看沒人支援自己,只好委屈地表示願意退讓一步,君臣這才達成共識。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朱厚熜下令於太廟外的環碧殿舊址上興建獻帝廟,取名“世廟”,並修《獻皇帝實錄》。

嘉靖帝眼看父親短期內想要進入太廟有點難,於是便轉而求其次,想要先在太廟中騰出一個空位。要知道,明朝太廟雖然有九個位置,但在朱厚熜即位之時,其中已經供奉著德祖朱百六、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九位帝王神主,裡面根本沒有空位。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於祧廟,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他以為太祖朱元璋正位為藉口,將德祖朱百六的神位遷入了祧廟,從而使得太廟空出了一個位置,此舉也算是名正言順,因此並未遭到太多人的反對,得以順利實施。

緊接著,朱厚熜為了不讓父親的獻帝廟看起來太過尷尬,又下令將廟制恢復到“都宮別殿制”,雖然此舉因大臣的反對一度擱置。但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南京太廟起火焚燬,朱厚熜藉機下令不再修建南京太廟,進而下令在北京營建新的太廟,大臣們這下無話可說,只好表示同意。於是,朱厚熜欽定廟制:太祖廟居中,太宗居左,立文祖世室,太宗之下另立三昭廟;太祖之右為三穆廟,並在太祖廟寢後建祧廟,以奉祧主。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如此一來,每個皇帝都享有單獨一廟,朱厚熜他爹獻帝那個單獨的世廟就顯得不突兀了。之後,他又以避諱朱棣的“世室”為由,下詔改世廟為獻皇帝廟,又以避渠道為藉口,把獻皇帝廟遷居新址,使其距離太廟更近,看起來渾然一體。

完成以上操作後,朱厚熜倒是消停了幾年,但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已經致仕的揚州府同知豐坊卻又上書,表示應該“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意思是應該為興獻帝上廟號,享受後人祭祀。

明堂和郊祀乃是古代極為重要的兩個祭祀活動,按理郊祀是祭老祖宗朱元璋的,而明堂祭祀按周禮則是祭祀太宗的,不過在漢、宋、唐時都有皇帝祭祀自己父親代替太宗的先例。然而,還不等朱厚熜高興,朝野上下聽說後便是一陣譁然,嘉靖帝無奈之下便去求助嚴嵩,誰知嚴嵩也是不置可否。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有了唐胄這個教訓,這下沒人敢反對了,於是朱厚熜於同年九月,追尊自己的父親為“睿宗”,不過此時的興獻帝還不能享受單間待遇,而只是和兄弟朱祐樘擠在一起。可是如此一來,明太宗朱棣豈不是享受不到祭祀了?朱厚熜自然不會虧待自己這一脈的祖宗,他在《明堂或問》中明確表示:朱棣功兼創守、再造社稷,應該也稱祖,不僅在太廟中“萬世不祧”,還應該和太祖朱元璋一起,二祖並列享受郊祀。這才是朱棣廟號從太宗變為成祖的原因,而並非太廟騰位置。

到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北京太廟竟然也被大火焚燬,大火從仁宗廟開始燒起,群廟全部燒燬,唯獨睿宗一室留存。藉此,朱厚熜又站出來表示,之所以會燃起大火,就是祖宗們不願分開,因此重修太廟時便又恢復了“同堂異室制”。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新太廟建成,朱厚熜又下令廷議神主擺放次序,禮部尚書張璧便提出,應該按照之前的位次拜訪,睿宗和孝宗並立於三穆,待將來遷祧時,孝宗遷入祧廟,睿宗遷回自己的獻皇帝廟中便可。

朱厚熜一聽就火大了,好傢伙,我這辛辛苦苦二十四年,要照你這麼做,那豈不是白忙活了?他不但立即就否決了這個提議,而且大罵禮臣毫無竭忠任事之誠。眼看大臣們不配合,朱厚熜只好自己出面,在新太廟竣工之前,親自制定廟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歷經二十四載,朱厚熜終於給父親在太廟中爭取到了一個位置。

明世宗大禮議歷時二十餘年,借南北京太廟失火完成升祔太廟

明朝的文官有一個典型特點,那便是不怕打、不怕死,一向以死諫為榮,以挨廷杖為榮,以據死力爭為榮,似乎不這麼做,就無法體現出他們無比崇高的文人氣節。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間,極為善待大臣,也相對較為自律,因而對於大臣們的建議倒還能夠聽得進去,但到了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這位皇帝本來就是我行我素,再加上重用武將的原因,導致與文臣之間的矛盾極深,而這也是明武宗朱厚照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因,至今也是不明不白。因此,朱厚熜即位之後,為了擺脫傀儡的命運,就必須與朝臣進行抗爭。事實上,在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中,包括內閣首輔楊廷和在內的大量重臣被罷免,雖然一定程度激化了君臣矛盾,但皇帝的權威卻也一定程度得以確立。

事實上,在這場長達二十四年的君臣博弈中,朱厚熜不僅成功讓父親升祔太廟,而且也確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這點從他後來二十多年不上朝,卻仍然能夠將朝政掌握在手中,便能夠窺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