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憤青兒

對於楊慎,很多人對他不是太熟悉。倒是他的那首《臨江仙》流傳天下,為後人所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的開頭讓他的詞而不是他,聞名遐邇。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憤青兒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可不是普通的人物。他是歷經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的內閣首輔,正德、嘉靖初期的政壇風雲人物,京師一把手。按理說,父親如此功高權重,楊慎他作為兒子參加科舉,你考上進士可以,至於榜眼探花,不可能。這是為了避嫌,但楊慎不同。正德六年(1511年)他狀元及第,當時京師所有人的反應是:肯定是他嘛。時年他二十四歲,學冠天下,無書不讀,博學多才。後人將解縉、徐渭和他併為明朝三才子,而推其為首,這是主要的原因。時人稱“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當為第一”。

就是這樣一個博覽群書、無所不知的大才子,在當年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憤青,這是為什麼呢?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憤青兒

事情要從嘉靖即位後搗鼓的“大禮議”開始。觀政進士張璁是為數不多支援嘉靖的大臣,其多次上書為皇上“明辨其事”,並同以楊廷和為首的反對派開始了長久的罵戰,最終以楊廷和辭官為結局。楊慎當時雖然三十六歲,卻並沒有多少政治頭腦,對於人情處事也不是太擅長,往簡單點說,就是憤青。

當然這個名詞不太對,應該叫“憤怒的中年人”才對。憤,不是憤怒,換個意思是不爽。楊慎一是憤張璁告黑狀,所以自己的父親才下臺;二是憤嘉靖改立皇統本就不對,你張璁在這指手畫腳。所以在嘉靖三年(1524年),“憤青”楊慎真的憤怒了。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憤青兒

同年四月,楊慎召集了不少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兄弟”,在夜裡偷偷埋伏在左順門附近,打算趁張璁經過時,勢必全數衝出,將其ko。

這便是楊慎憤青後採取的方法,殺人要用刀,可楊先生和同夥當時帶的都是木棍。

於是當張璁的同夥桂萼(張璁直接沒走這路)途經左順門時,眾人一齊衝出,卻開始了明朝皇宮中第二次集體賽跑,最終以桂萼完勝。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憤青兒

當然,在這次“憤青”事件之後,楊慎就此被貶雲南永昌衛,此後其居雲南達三十年之久,博覽群書,成有明一代大師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