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引言

雍正初年,大清王朝發生了一件令朝野議論紛紛的大事:剛剛上任的直隸總督李紱參奏河南巡撫田文鏡“

信用僉邪,賢否倒置”

,使得河南境內信陽州知縣黃振國、汝寧府知府張玢,固始縣知縣汪諴,息縣知縣邵言綸等人蒙冤下獄。這起大案涉及兩個地方大員,自然引起了當朝雍正皇帝的高度重視。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李紱參奏的情況,經查證屬實,系田文鏡輕信了自己的親信、上蔡縣知縣張球的誣告所致。但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卻使人大跌眼鏡,被彈劾參奏的田文鏡安然無恙,依舊擔任河南巡撫,後來還晉升了河南總督。但一代清流領袖、理學名臣李紱卻被罷官下獄,黃振國被判斬立決,邵言綸等人被髮配充軍。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田、李二人都是雍正的寵臣,只用3年便晉升為一省督撫

田文鏡最後能夠勝利,是因為雍正皇帝的寵信嗎?實際上,監生出身的田文鏡在康熙一朝常年未受重用,直到雍正元年因上奏山西巡撫德音隱匿災情,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才得到重用,3年內連跳三級,從山西布政使一路升遷到河南巡撫。黃振國等人就是在他剛剛上任巡撫時,向雍正皇帝密摺參奏免職的。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但與田文鏡相比,李紱受到的信任也不遑多讓。“

李紱,字巨來,江西臨川人。少孤貧。好學,讀書經目成誦。康熙四十八年,成進士

”。康熙晚年曾被彈劾罷官,發往永定河效力。當雍正皇帝繼位後立即被官復原職,並先後被任命禮部侍郎、廣西巡撫、直隸總督等職,也是當之無愧的天子近臣。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康熙、雍正兩朝對朋黨深惡痛絕,李紱恰好是清流領袖

田文鏡與李紱聖眷相當,但兩人的出身卻未這場互相參奏之爭增添了極大變數。與靠捐納出仕為官的田文鏡不同,李紱是進士出身,當初江西鄉試的第一名,還是著名地理學名儒,朝中所謂“清流”一派的領袖,這些本來應該是耀眼的光環,但在雍正一朝卻成了一根根索命的繩套。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由於康熙晚年兩次廢立太子,引起了諸皇子對儲位的覬覦,尤其是八皇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籠絡人心,結朋樹黨,嚴重威脅了皇權以及社會秩序的順利執行。康熙皇帝為此憂心如焚:“

近見內外各官,間有彼此傾軋,伐異黨同私怨交尋牽連報復或已所銜恨而反囑人代糾、陰為主使,……公家之事置若罔聞,而分樹黨援,飛誣陷”。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田文鏡一番言論,將政見之爭引向朋黨之爭

隨後繼位的雍正帝,由於親身經歷了儲位之爭,親眼看到了八爺黨朋比為奸、翻雲覆雨的能耐,也深深體會到朋黨對一個國家政權的危害,因此多次釋出上諭闡明朋黨危害,

“朋黨最為惡習,明季各立門戶,互相陷害,此風至今未息。……此朋黨之習,爾諸大臣,有則痛改前非,無則永以為戒”。

雍正二年,又頒佈《御製朋黨論》,闡明朋黨危害及其對朋黨的憎惡,要求群臣一心為君。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此番,李紱上奏摺告發田文鏡,事實俱在,而且根本無從抵賴,因此乾脆另闢蹊徑,把這次告發往朋黨小團體上靠,恰好李紱所上書力保的黃振國、張玢、汪諴、邵言綸4人都是同年進士出身,因此田文鏡一方面上奏認罪,承認自己被張球所欺騙,自請處分,另一方面也上奏:

“皇上特頒渝旨解散朋黨,諄切垂誡,至再至三,若瞻顧同年徇私捏奏,並非出於至公,實皆由於私黨”。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李紱等人被當作科甲朋黨,遭到嚴厲懲處

田文鏡的這一番上奏,立即為自己扳回了局面,雖然朝廷派出的欽差海壽、史貽直查明上蔡知縣張球的確貪贓枉法,劣跡斑斑,但雍正皇帝非但沒有處置田文鏡,反而賞賜其風羊、荔枝等物,而李紱反倒從直隸總督任上調離,改任工部侍郎。

他本是雍正寵臣,為無辜縣令申冤,卻導致自己下獄、知縣被斬

雍正四年十二月,大臣謝濟世再次參劾“河南巡撫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十罪”,其所參各款與李紱當年參奏的十分相似,這下李紱交結朋黨的罪名徹底坐實,雍正皇帝發下雷霆之怒,將謝濟世發往阿爾泰軍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