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

兵書有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此話不假!

君不見,就連被後世稱為漢末軍事家的曹操也曾屢吃敗仗?

《三國演義》中,張松曾言道:“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可謂是把曹操挖苦的體無完膚。

三國的三位君主都打過敗仗,甚至有的時候還敗得非常慘,可像劉備那樣,打了敗仗又差點被敵人連窩端的戰役,曹操和孫權還真沒打過。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意欲先取荊州,後滅江東,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作為劉表的客將,被頂在戰爭一線的劉備勢必會成為曹操攻擊的目標。

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以蒯越和蔡瑁為代表的荊州大家世族們慌了手腳。為了保住家族的利益,這些世家大族們裹挾著劉琮暗地裡投降了曹操,此時的劉備還被蒙在了鼓裡。

作為荊州的前敵總指揮,劉備對曹軍的動向還是比較瞭解的。

根據細作傳回的情報,劉備已經洞悉了曹軍要南下的訊息,所以正在整軍備戰。可是,劉備萬萬沒有料到,荊州文武竟然會瞞著他投降了曹操。這對於劉備而言,危險太大大。

如果曹軍南下,與劉備展開了正面交鋒,荊州方面只要截斷了劉備的後勤補給,劉備勢必就會不戰自敗。如果戰事順利還好說,如果戰事不利,荊州方面只要截斷樊城和襄陽之間的水路,劉備就會被隔斷在漢水北岸,勢必會被曹操全殲。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

好在劉琮還算有幾分良心,臨戰之前把已經投降曹操的訊息通知了劉備。可是,此時曹軍前鋒已過宛城,離劉備防線沿的新野已不過百里,大戰在即,後院起火,劉備頓時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境地。

對曹操此次南征,劉備和諸葛亮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認識到,在新野一線與曹操抗衡,只能是起到遲滯曹軍南下的作用,主戰場應該放在漢水、樊城一線。樊城與荊州州治所在地襄陽僅一江之隔,可以利用水師把戰爭物資輸送到樊城。

曹軍沒有水師,而關羽手中卻掌握著水師精甲萬人,所以,曹軍根本無法制止荊州水師運送物資。

劉備的策略是:只要是控制住了漢水,那麼就能保住樊城,樊城不失,就能把戰爭拖下去。

曹軍遠來,水土不服,後勤補給線漫長,兼之冬季馬上到來,曹軍屯兵于堅城之下,勢必不能長久,假以時日,曹軍自會不戰自退。此時,以逸待勞的劉備就會出兵尾隨追擊,擊敗曹操,贏得荊州保衛戰的勝利。

可是,以蒯越和蔡瑁為首的荊州世家大族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不斷地恐嚇年幼的劉琮,在戰爭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臨戰賣陣,把老實人劉備賣了。

可以預見的是,在荊州文武和曹操達成的協議中,阻隔漢水水路,把劉備堵在漢水北岸,交由曹軍殲滅就是荊州文武交給曹操的投名狀。如果不是劉琮還有一絲良心,在緊要關頭通知了劉備,那劉備休矣!

《漢魏春秋》記載:劉琮乞降,不敢告備。備亦不知,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宋忠詣備宣旨。是時曹公在宛,備乃大驚駭,謂忠曰:“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

在三國時期,如果說那位將領善戰,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說法,可是要說誰善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推舉劉備。

劉備自從起兵,一生經歷戰陣無數,基本上就沒怎麼贏過。可是,劉備生存能力很強,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那般,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雖無戰勝赫赫之功,卻有保命煌煌之績。而且,老打敗仗之人,天生就對危險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警覺,並且有著一系列的逃跑預案。因此,在劉備感覺到大事不妙之際,馬上決定立即撤退(逃跑)。

可是,這次撤退卻不同於以往。以往,劉備的撤退也好,逃跑也罷,身邊就那麼幾千人,也沒有什麼輜重,說跑也就跑了,連老婆孩子都扔過好幾次了。而這次卻不一樣了。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

自公元201年~208年這七年間,劉備在荊州算是攢下了人望了。尤其是請得諸葛亮出山這一年間,劉備利用諸葛亮家族在荊州的影響力廣交士人,勢力快速發展,這也是此次劉備敢於在樊城、漢水一線拉開架勢與曹操展開一場大戰的底氣。可人算不如天算,即使多智如諸葛亮,也沒有料到荊州文武會如此沒有骨氣,在劉表屍骨未寒之際,就賣主求榮。

事已至此,劉備也只得再次撤退,這就是歷史上的攜民渡江事件。

軍情雖然緊急,但是精於撤退的劉備還算不慌不忙,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和諸葛亮率領,從陸路走襄陽、當陽、江陵一線,以期佔領江陵,利用荊州在江陵存放的半部軍資整頓軍馬與曹操抗衡;另一路走水路,由關羽率領幾百艘戰船攜帶大量輜重沿漢水東下,走漢津、夏口一線,然後匯入長江,與劉備在江陵匯合。

劉備兵分兩路是在當時條件下是合適的選擇,可是,在具體人員的安排上,劉備卻犯了一個大錯誤,以至於損失慘重。

劉備的人馬部曲雖不多,但是都是跟隨劉備多年的老部下,隨軍也帶有很多家眷,這批人是應該被安排走水路,由關羽護送到江陵。可是走水路也不是沒事,劉琮已經投降曹操,關羽是否能夠安全地沿漢水東下,是否會受到荊州水師的阻擋,這些都是未知數。所以,劉備才決定,全部家眷都跟隨自己走陸路到江陵。

可是,這項安排,卻給劉備所部家眷們帶來了滅頂之災。試想,連劉備的家眷也僅有甘夫人和後主被趙雲救出,兩個女兒都被俘虜,其他部下家眷的下場可想而知。更令劉備痛惜的是,徐庶的老孃也被曹軍抓獲,逼的徐庶只得辭別劉備,歸附了曹操。

據《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

眼見趕赴江陵,據軍實,整軍備戰與曹操抗衡的目標已經實現不了了,劉備臨機決定,率殘部從長坂斜趨漢津,準備走水路到江夏與劉琦匯合,再圖進取。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

那麼,劉備從長坂斜趨漢津是想要和關羽匯合嗎?決計不是。

劉備和關羽幾乎是同時從樊城起行或者關羽還可能早走一步,水路行軍順流而下,如果一切順利,勢必會早於劉備到達江陵。現在劉備已經走陸路約有三百餘里,按照正常行程,關羽應該已經在江陵等候劉備才是,又怎麼會在漢津正好碰上劉備呢?

很顯然,關羽水師遇到了阻擊,而且還應該是荊州水師的阻擊,不然無法解釋關羽為什麼會率軍正好在此時出現在漢津。應該是關羽一路殺出重圍,正好在漢津遇到了逃到此處想要尋找船隻渡江的劉備,劉備才得以逃過一劫。

“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這句話中的“適”,說明了劉備和關羽並不是事先約好在漢津匯合,因為上文已經說過他們是要在江陵匯合的。

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吧,也就是這麼巧,關羽遇到了阻擊,耽誤了行程。從關羽的行軍時間上來看,關羽受到的阻擊的壓力還不小,不然,按照水師順流而下的船速,不敢說一日千里,一日百里總是要的。要是關羽沒有受到阻擊,已經率軍過了漢水漢津段,那麼,逃到漢津的劉備就會面臨前有漢水阻路,後有鐵騎追兵的絕境,落得個被曹操連窩端的下場。

劉備的一生是征戰的一生,從其剛起兵時被創裝死到後期夷陵之敗,雖驚險不斷,危險連連,但都遠不及此次差點被曹操連窩端的驚險。

當陽之敗,劉備差點被曹操連窩端,若非關羽恰好趕到,就不會出現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