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鴉片戰爭

都說1840年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完敗而告終,但《南京條約》後中國並非任由英國予取予求。進入廣州城炫耀武功,這是英國人的早期追求,而引發了長達7年的中英外交糾紛。直到徐廣縉升任兩廣總督,英國才放棄了入駐廣州城,中國反英入城鬥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後中國外交的一抹亮色。

一、入駐廣州的糾紛

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條約之中,中國允許英國人及其家眷居住於廣州等通商五口,英國可派遣外交官居住於通商口岸之“城邑”,就是“城邑”引發了中英分歧。在漢語中“城邑”並非特指中心城池的城內,所以中國並非給予英國人入駐廣州城的權利,但英文中的Towns就是城池之內。《南京條約》只有中英文兩個版本,所以圍繞英國人是否進入廣州城問題,引發中英兩國長達7年的論戰。其實是否進入廣州城並不影響中英雙方的核心利益,只因為:

在英國看來,英國是白種高等人,且中英戰爭英國是勝利者,英國人有權到戰敗國核心地區炫耀武功,而進入廣州城成了英國炫耀武功的最佳方式,所以必須進入。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鴉片戰爭

而中國方面,中英戰爭中,英軍對廣州地區百姓燒殺搶掠,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感和記恨;千年的華夷大防使得上至官僚鄉紳下到一般百姓都有一種驕傲,即華人高於蠻夷,華夷不能同處,所以絕對不能讓英夷入城;再說英國人以勝利者姿態進城炫耀武功,就是對中國的侮辱。

如此英國人是否進入廣州城問題成了中英鴉片戰爭後最大的外交難題。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清代的廣州

二、徐廣縉的抗英決心

鴉片戰爭後,廣州最高官僚是兩廣總督耆英。耆英為人懦弱,毫無外交手腕,又經歷了鴉片戰爭時英軍火器的恫嚇,所以對英人入城問題,耆英不敢公開反對,但又礙於民意洶洶不敢公開允許,如此耆英就在雙方中間和稀泥,既得罪了英國人,又招致中國人的不滿,耽誤了最佳解決時間,“

道鹹之際,(耆英)初辦外洋交涉,多不得當,喪失權利

”。1847年4月,耆英畏懼英國武功,他和英國外交代表德比時簽署了允許英國人於1849年4月6日入城的協議。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耆英(右)

在這個協議生效之前的1848年,徐廣縉接替耆英為兩廣總督,成為中方對英交涉的第一外交代表。他的上任使得入城問題為之一變,因為:

首先,徐廣縉是正統儒學出身,嘉慶時期的進士,華夷大防是他思想中最堅定的信仰,所以從主觀出發,徐廣縉也是厭惡英人的。

其次,耆英的教訓。耆英的屈辱外交使得天朝顏面盡失,既不能伸張國權,使中國受辱於外夷,又不能討好國人引發國人聲討,裡外不是人的耆英,最終因黃竹岐事件而罷官(1847年英軍擄掠黃竹岐村,村民反抗,耆英反殺村民謝罪)。黃竹岐事件讓道光帝震怒,事件發生後道光帝發明令於天下,特別告訴即將上任的徐廣縉,說“

嗣後遇有民夷交涉事件,不可瞻循遷就

”。所以徐廣縉為了好好當官,就要秉持皇帝的外交精神,強硬對外。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鴉片戰爭演義》中的道光

最後,徐廣縉長期任職地方,長期的地方經歷使他對民生、民力、民心有了絕對的認識。英人荼毒廣州久矣,這使得徐廣縉不得不顧忌廣州人民對英國人的厭惡,從而做出新的決策判斷。

在這種綜合考量下,徐廣縉推翻前任決策,開始重新談判。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三、綜合手段斷絕英人野心

徐廣縉並非無能官僚,他知道單純的外交併不能解決糾紛,所以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對人民的態度上,他和貴族耆英不同,耆英對百姓出於嚴重的不信任心理,而徐廣縉多年的地方官宦生涯使他對人民的力量有絕對的認同,所以徐廣縉到廣州之後,開始了全面戰爭動員。首先正規軍做好了戰爭準備;其次他發動地主的團練兵,將團練派到各交通要段建立哨卡、防禦工事,讓他們充分加強地方警戒,徐廣縉甚至還給團練兵發放了重武器、滑膛槍;最後徐廣縉發動鄉民,向百姓宣傳團結一致全面抗英,所謂“十萬鄉勇阻止夷人進城”,一時間百萬人口的廣州陰雲密佈,全民皆兵。

這年4月、5月,果然發生了兩起英艦闖入廣東省河以威懾廣東官府的行為,但在強大的中國人民面前,英艦沒敢開火反而悻悻而歸。經歷兩次英艦闖河事件後,英國在廣州的最高代表文翰知道,武力已經不能達到目的。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今天的廣州河

四、反入城鬥爭的勝利

面對中國人的全面備戰,英國人轉回到談判桌上。1849年2月17日,在虎門江面的英國軍艦上,談判開始,英國的文翰正式和徐廣縉交涉。徐廣縉以民意為託詞,拒絕了英國的一切威逼利誘。他說:自己對英國並無反感,只是“民意不可違”。文翰說:可以由英國軍艦送總督的請示文表入京,請求皇帝裁決。但徐廣縉只同意以六百里急遞的速度由中國自己將廣州情況上交給北京,等待皇帝裁決。文翰同意,隨後雙方休會。但根據今天整理的《軍機處隨手登記檔》記載,徐廣縉實際玩了個拖延戰術,他只以四百里的速度將奏摺發給北京。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軍機處

就在中英雙方還在等待皇帝命令之時,廣州反入城鬥爭的高潮到來。3月間,在廣州絲織業聯合會“錦聯堂”的領導下,廣州工商民三者聯合進行了抵制英貨運動,商人“暫停與夷人交易”,民間拒絕英貨。結果“

英國輸華商品超過了市場需求而虧本,廣州情況尤為糟糕

”。就在英國因中國對英感情惡化而影響自己商業利益的時候,美法兩國趁機搶佔中國市場。所以英國本土給文翰的指令是必須在廣州開啟銷路,為此不能影響中國人的感情,文翰窮於應對,實際已經決定放棄入城。

其實廣州的抵制英貨運動就是徐廣縉策劃的。徐廣縉曾找到“錦聯堂”的會長、廣東最大的商人之一伍崇曜,請他出面約見廣東鄉紳商人,暗中協調共同抵制英貨。所以在徐廣縉發給道光帝的奏摺中說,反入城鬥爭以抵制英貨為高潮,“

相持甫逾一月,而夷商已苦不支,釜底抽薪,明效大驗

”。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廣州商會

而到了3月25日,道光帝真正的聖旨送到廣州,聖旨上說“

酌量日期,暫令(英人)入城瞻仰

”,徐廣縉深知如果這麼辦,廣州軍民瞬間就會暴起造反,局勢將徹底失控。所以根據清史專家茅海建的考察,徐廣縉利用交通不便的優勢玩了一次情報戰,他竟然一口氣偽造了一道上諭、四份奏摺、一份諮會、三份聖旨!

徐廣縉偽造了一道上諭、三份聖旨共計四份皇帝命令,都是說不可讓英人入城的,至於為何偽造四份皇帝命令,推測是向英國展現皇帝反對英人入城的決心;而配合皇帝聖旨,徐廣縉又偽造了五份內外交流資訊的奏摺,即“虎門會晤奏摺”、“徐廣縉、葉名琛合署報告廣州官不可制民意奏摺”、“葉名琛民夷對立入城必不可行奏摺”“穆彰阿請飭兩廣總督等毋行啟釁奏摺”、“徐廣縉致廣東水師提督洪名香加強虎門防禦諮會”,向英國人展現了中國是在深思熟慮之後,上下一心才拒絕英國入城的。

面對中國上下一心反對英人入城,4月2日,文翰釋出宣告“英國臣民目前不要試圖人城”,5月6日,文翰正式公佈了取消入城之議,以求恢復貿易。中國反英入城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兩廣總督徐廣縉,一連偽造4份皇命,在鴉片戰爭後為中國挽回顏面

廣州城

文史君說

中英入城之爭只是雙方的面子問題,沒有實際利害關係,加上徐廣縉動員了一切力量,官民結合也是阻止英人動武的一大因素。事實證明,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的中國,能在反英人入城事件中獲勝,就是人民大團結的戰果。徐廣縉依靠人民的力量解決了鴉片戰爭後長達7年的外交爭端,反入城的勝利算是鴉片戰爭餘波中的一抹亮色,但中國畢竟軍力落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英國最終還是取得了入城權。

參考文獻

陳海嶺:《徐廣縉與廣州人民反英入城鬥爭》,《史學月刊》2001年04期。

茅海建:《關於廣州反入城鬥爭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1992年06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