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齊湣王時代的齊國困局:身邊掣肘多,有力無處使

當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發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時,除了雙方直接對抗之外,還要看誰的盟友多。

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他們應該靠向誰呢?

齊湣王時代的齊國困局:身邊掣肘多,有力無處使

直接靠向老大行不行呢?似乎不太行。

如果幫助老大打殘了老二,就不可避免地會擴大老大的優勢。

到那個時候,老大再順勢兼併這些曾經站在己方的所謂“盟友”,他們能抵擋嗎?顯然是不能的。

那麼直接靠向老二行不行呢?似乎也不太行。

因為老大強勢之後會吞併老二,從而實力大增;老二強勢之後也會吞併老大,實力照樣大增。

在戰國那種零和博弈的環境下,誰強大了都會想吞併其他國家,沒有例外。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其他國家最好的選擇就是坐山觀虎鬥,你們愛怎麼打就怎麼打,我不站隊。

如果老大撐不住了,那麼我們幫幫老大;如果老二撐不住了,那麼我們再幫幫老二。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本國沒有崛起之前,天下均勢千萬別打破。

齊湣王時代的齊國困局:身邊掣肘多,有力無處使

從理論上來說,這套分析方法沒有任何錯誤。

但如果我們具體到戰國的環境中,立刻就會發現:想要把理論聯絡到實際真是太難了。

在齊湣王時期,齊國是當之無愧的老二,秦國是老大。

當時的秦齊兩國並不接壤,所以雙方總會出現拉攏其他國家打擊對方的事。

而在這個過程中,吃虧的總是齊國,秦國則始終佔便宜。

大家為什麼不在齊國吃虧的時候幫著他,進而削弱秦國呢?因為地緣。

秦國的地緣太好了,只要他不願意出戰,只需要把函谷關一堵,其他國家的聯軍就只能在關外吹鬍子瞪眼,毫無辦法。

在這種背景下,就算其他國家想要幫著齊國削弱秦國,通常也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嘴。

比如說在楚懷王去世之後,齊國藉著這個機會,夥同魏國、韓國、趙國、宋國一起攻打秦國。

秦國的反應很乾脆:直接退到函谷關以西,然後表達了對楚懷王的沉痛哀悼,並表示願意割地賠款。

客觀地說,楚懷王之死絕對是一個向秦國發難的好機會,但函谷關就堵在那裡,五國聯軍打不進去。

最後沒辦法,只能接受秦國的求和申請,五國聯軍灰溜溜地撤軍。

大家想想,如果五國聯軍進攻的不是函谷關以西的秦國,而是身處中原的魏國,結局會怎樣呢?

那必然是魏國被打個屁滾尿流,該割地割地,該賠款賠款,從此一蹶不振,此前魏國的衰落史就是這麼演的。

齊湣王時代的齊國困局:身邊掣肘多,有力無處使

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樣做的結果,對齊國有利嗎?

答案是否定的。

秦國的賠款,齊國可以拿到;但秦國的土地,卻一寸都到不了齊國手上,因為齊國和秦國不接壤。

如果把秦國打得只剩一點地方了,真正拿好處的都是那些與秦國接壤的國家,比如楚國,比如三晉。

所以齊國難免就想找補一下:你們這些離秦國近的國家拿到了土地,那麼是不是應該把你們國家與我接壤的部分土地劃給我呢?

這樣一來,大家都有土地拿,這才叫公平啊。

在齊國看來,這種理由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其他國家看來,這純粹是齊湣王的腦袋被驢踢了。

拿統治已久的舊領土,去換秦國隨時可能反叛的新領土,您老人家是怎麼想出這種天才主意的?

大家要知道,三晉之所以會把國都集體東遷,就是覺得華北一帶更有發展潛力。

現在,你讓他們把華北一帶的土地交給齊國,然後回頭去西北和秦國打麻將?

他們不出口罵人,就已經算是極有涵養了。

所以齊湣王的這個計劃,理所當然是行不通的。

齊湣王時代的齊國困局:身邊掣肘多,有力無處使

既然這個計劃行不通,那麼齊湣王就該考慮了:國家下一步應該如何發展呢?

如果繼續跟秦國沒完沒了,那隻能白白讓三晉和楚國強大,而且這些國家都跟齊國接壤,等他們強大之後,肯定不會給齊國好臉色看。

秦國倒是提出過一個建議,希望跟齊國一起夾擊另外幾個國家。

齊湣王曾打算同意這個計劃,但很快就被人勸阻了。

勸阻的人說得很明白,如果你們把中原的幾個國家當肉夾饃那樣夾著吃,就得做好被中原國家反擊的準備。

秦國有天險函谷關,齊國卻無險可守。真到了那個時候,請問這些國家會朝誰反擊呢?

齊湣王一聽有理,這等於是秦國挑唆關東各國內鬥,不能中計,於是放棄了和秦國夾攻中原地區的打算。

可這樣一來,齊湣王多少有些絕望了,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對齊國來說似乎都不太好。

於是乎,他只能背棄曾經的盟約,朝著身邊的盟友動手。

這一動手可麻煩了,不但齊國的名聲臭了大街,齊湣王也很快因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