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項燕臨終前發下毒誓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三個楚國人陳勝、項羽、劉邦掀翻了大秦帝國。而秦朝被滅後,曾經的“老秦人”卻集體跪倒在項羽、劉邦腳下,完全沒了當年的血性。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三個楚國人滅掉秦國的說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復國也怪不得他們。

事實上,秦末的戰爭有“三大戰役”,第一場是陳勝領導的自發性生存之戰,第二場是項羽領導的舊貴族復辟之戰,第三場是劉邦領導計程車族階級,與項羽領導的貴族階級之戰。

這三場戰役,“楚三戶”雖然出盡了風頭,但本質上它們絕不是楚國人的“復仇戰”。秦帝國之所以低頭認慫,也不是“老秦人”太尿,而是這個群體早就消亡了。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首先我們要弄清一個概念:題幹中的“楚三戶”和“老秦人”中的“戶”、“人”是什麼概念?

“楚雖三戶”中的這個“戶”,不是我們認知中的普通楚國人,“老秦人”中的那個“人”,也不是指秦國普通老百姓,它們都特指舊貴族階級。

搞清楚了這個概念,我們才能看清秦末戰爭的本質,也才能搞清楚“楚三戶”能滅秦,而“老秦人”卻不能復國的原因。

秦國真的是被“楚三戶”滅了?“三大戰役”揭示歷史真相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從秦末到西漢建立,戰爭持續了八年,看似亂糟糟,但從本質上來講,它其實是三個階段,三種不同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過程。

第一場戰役:陳勝吳廣起義,一場自發性的生存之戰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領導一群戍卒在大澤鄉起義。儘管後人對這場起義的細節一直存在爭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義軍的主體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的起義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政治目的。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但凡以生存為目的的戰爭,它的持續性和影響力雖然很有限,但它的破壞性一定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大澤鄉起義的火種一經點燃,立刻展現出摧枯拉朽之勢。

短短一個月,義軍連克五縣,人數擴充套件到數萬人,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大秦帝國瞬間戰火四起。

但很快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就體現出來,短視、內訌、散漫的劣根性,讓他們迅速走向敗亡。不過,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點燃火種,破壞舊秩序。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第二場戰役:滅秦戰爭,六國舊貴族的復辟之戰

就在陳勝殺得興起的時候,卻渾然不知自己給別人做了嫁衣。隨著項梁、項羽、熊心、趙歇、田榮、韓成、魏咎等人的加盟,義軍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轉變,農民起義的殼子,已經被貴族集團所侵佔。

是的,此時唱主角的已經不再是大澤鄉的那群戍卒,而是戰國的六國舊貴族階級,義軍的訴求也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變成了“恢復六國分封”。

隨著陳勝吳廣的敗亡,滅秦戰爭已經完全演變為舊貴族階級的復辟之戰。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第三場戰役:楚漢戰爭,士族集團對貴族階級的勝利

後人一直爭議:劉邦究竟憑什麼戰勝項羽?我覺得爭論二人的高下沒有意義,一句話就可以解答:

項羽代表的是沒落的舊貴族集團,劉邦代表的是新興計程車族集團,一個面對過去的歷史回頭路,一個是面向未來的光明大道,您說歷史的車輪會向著誰?

沒錯,楚漢戰爭就是一場士族集團對舊貴族集團的勝利,因此項羽、熊心、趙歇、田榮、韓成、魏豹必然失敗,唱主角的一定是劉邦。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三大戰役,表面上唱主角的是三個楚國人,本質上卻是農民點火、貴族唱戲、士族收割,他們聯合絞殺了秦帝國,並建立了一個符合歷史發展潮流計程車族階級政權——西漢。

強悍的“老秦人”為何不能復國?他們先於秦帝國滅亡了

既然別人能做,為何“老秦人”就不能扮演這個角色呢?因為“老秦人”不是士族階級,而是貴族階級,他們早就滅亡了。

在秦孝公之前,秦國與六國的治理模式沒有差別,都是以“宗法制”為法統,實行家族式的國家治理模式。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那時候的國君其實是一姓家族利益的代表人,國家大政決策由勢力最強盛的大佬們共同拍板,他們的身份叫“卿大夫”。當然,卿大夫們與國君都是血親,這叫“家天下”。

在秦國,這些掌握實權的卿大夫世家就叫作“老秦人”。後來秦國逐漸打破了這種模式,“老秦人”在秦國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秦獻公、秦孝公在位時,他們繼承國君之位都要由“老秦人”集體決策,秦孝公推行“商鞅變法”時,遭遇了甘龍、公子虔、杜摯等老秦貴族的強烈反抗。

秦惠王在位時,老秦集團雖然趨於瓦解,但以樗裡子、公子華等為代表的宗室子弟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大力推行客卿制度,廣泛吸納六國人才,老秦勢力被進一步弱化。

秦始皇在位期間,宗法制被徹底瓦解,世卿世祿制被職業官僚制度所代替,士族階級開始興起,老秦人失去了特權,作為政治勢力,他們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

即便如此,秦二世依然對宗室子弟不放心,對他們採取了殘忍的屠殺。

想當年,晉國宗室相殘,導致公室勢力掏空了宗室,進而發生了“三家分晉”。齊國打壓宗室,給田氏崛起創造了條件,導致“田氏代齊”。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同樣,“老秦人”的凋零,在維護了“皇權獨裁”的同時,事實上也讓皇權失去了擁護的基礎。

我雖然不贊同“秦始皇如果採用分封制,就不會亡國”之說,但您得承認,假如“老秦人”還存在的話,大秦帝國絕不會那麼容易被項羽滅掉。

“老秦人”淪落和“楚三戶”堅挺的密碼機——商鞅變法

同樣生活在一片藍天下,為何楚國的舊貴族生命力那麼頑強?而老秦人就那麼脆弱呢?答案就是:在那場偉大的“商鞅變法”中,老秦人“被革命”了,而楚國的舊貴族一直處於“安樂死”。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戰國七雄大多都曾經變革,但沒有一家像秦國那樣徹底,就在六國修修補補之時,秦國卻來了一場“革命”。

是的,我個人認為“變革”二字不足以概括商鞅的成就,因為他徹底摧毀了“宗法制”,打碎了“世卿世祿制”,並架構了中央集權和大一統的新模式。

這套制度的直接受害人就是“老秦人”,被剝奪了特權的他們,不得不靠戰功博取富貴,而不是當“啃二代”。

楚國則不一樣,他們到死都一直在王權與舊貴族集團的利益紛爭中苦苦掙扎。這種內耗就是楚國衰弱的根源,同樣是六國滅亡的根源。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但讓人無語的是,正因為楚國的貴族是“安樂死”,所以他們居然熬到了陳勝吳廣起義。而“老秦人”歷經六代國君的打擊,早就死了。

所以,在秦末的戰爭中我們看不到“老秦人”保家衛國的身影,更不可能看到他們對抗劉邦,恢復秦帝國的舉動。

那麼,“老秦人”都哪裡去了?總不能被商鞅變法變沒了吧?當然不會,老秦人自從被剝奪特權後,他們成了普通計程車族階級,甚至以農工商為業的平民。

三個楚國人能滅掉秦朝,為何“老秦人”那麼多,卻不能恢復秦帝國

從秦法上講,他們與普通百姓無異,叫作“編戶齊民”。

為恢復秦帝國而戰?他們會一縮脖子:“俺一介草民,哪有那本事?”

為祖上的基業而戰?他們會連連搖頭:“俺一介草民,憑啥操那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