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皇親國戚誰面子最大?見了他,首輔親王、攝政王統統靠邊站

玩政治極為講究排名順序,越是高級別的領導越是講究。順序一旦有變動,那背後的政治意味就深遠了。就拿清朝來說,除了皇帝之外的皇親,最高等級的封為親王,清朝有八大鐵帽子親王,世襲罔替,地位極其尊崇。但這幾位同為親王,又該怎麼排序?

清朝皇親國戚誰面子最大?見了他,首輔親王、攝政王統統靠邊站

清朝管著這群皇親國戚的機構叫做宗人府,按照宗人府的規矩,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在一起,先是按照輩分排序,再按照長幼排序。但這其中也有一位例外的,那就是禮親王。禮親王的地位最尊崇,他可以不按照輩分限制,也不管長幼順序。

朝廷裡的慶典,逢年過節活動,諸位親王議政,上呈奏摺,都要以禮親王為先。哪怕是軍機處的首輔親王是長輩,而承襲禮親王位的是個後生晚輩,都要以禮親王為先。哪怕攝政王上摺奏請的是軍國大事,而禮親王上的摺子只是請安折,也要以禮親王的奏摺為先。

這就是朝廷裡的規矩,禮親王的面子!那麼,為什麼禮親王能夠獲得這麼隆重的禮遇?這就要和大清開國之初的兩場多嫡之爭有關,首任禮親王代善在兩次兇險異常的多嫡之爭中,都站對了位置。

清朝皇親國戚誰面子最大?見了他,首輔親王、攝政王統統靠邊站

話說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努爾哈赤幾個兒子均英武非凡,他冊封了四個兒子為”和碩貝勒“,共同管理國政。這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四大貝勒中,二貝勒不是清太祖親生兒子,三貝勒莽古爾泰缺乏權謀,均不是皇太極的對手。大貝勒代善能征善戰且資格最老,其實是最有資格繼承汗位的,他也是皇太極繼承汗位最大的敵人。

清朝皇親國戚誰面子最大?見了他,首輔親王、攝政王統統靠邊站

本來,按照歷史的一般發展規律難免在代善、皇太極之間展開腥風血雨來爭奪汗位。但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代善非但沒有去爭奪汗位置,還主動推選了皇太極來接努爾哈赤的班。代善的兒子嶽託、薩哈廉認為皇太極德才兼備,最適宜繼承大統,公開站出來支援皇太極。

《清史稿》中載:“十一年八月,太祖崩,嶽託與其弟薩哈璘告代善,請奉太宗嗣位,代善曰:“是吾心也!”告諸貝勒定策。太宗辭讓再三,代善等請益堅,乃即位。”

不管代善是真心還是逼不得已,總之他認可了自己兒子的舉動,說:“是吾心也。”於是,皇太極在汗位之爭中,最大的一個對手不戰而降,轉投自己陣營。這簡直是天下掉下來的餡兒餅,皇太極對代善還是相當感激的。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對代善十分尊重。崇德元年,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

這還只是代善經歷的第一次繼位風波,在這場風波里代善的表現至少得到了皇太極的認可,全身而退。第二次皇位繼承風波里,代善依然沒有走錯,在關鍵時候站對了位置。只是他那兩個喜歡折騰事情的兒子,沒那麼走運了。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皇太極死後,順治登基前,當時的環境更加險惡,兩大勢力明爭暗鬥,一方是皇長子豪格,一方是睿親王多爾袞。在明面上,立福臨的計劃已由全體親手、郡王、貝勒、貝子,共同於代善主盟之下,宣誓決定。代善也是擁立福臨的重要人物之一。

清朝皇親國戚誰面子最大?見了他,首輔親王、攝政王統統靠邊站

但這個時候不知道他兩個兒子阿達禮及碩託哪根筋錯了,擁立多爾袞繼承皇位的陰謀敗露了。這是兒子公然與老子對著幹,一下子把代善推到了兩面三刀的刀口上。據史書記載,代善大義滅親,殺死了自己企圖擁立多爾袞的一子一孫。也給了暗中要奪取皇位的多爾袞一個下馬威。

後來在順治帝即位後,自然對於代善關鍵時候的大義滅親表示感激。如果不是代善用自己一子一孫的命來震懾多爾袞,說不定多爾袞不甘心當攝政王,直接取而代之了。

如此一來,皇太極、順治兩代帝王均十分感激代善為保護父子倆皇位做的貢獻,禮親王這種非同一般的政治禮遇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