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數代越王劍齊聚浙江“省親”其中一把出土自河南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於揚 李玉坤 實習生 郭磊 文 受訪者供圖

2000多年前,這些從越國屬地生產鑄造的“王者之劍”,由於種種原因散落各地。

2000多年後,這些得以重見天日的“越王之劍”再聚首,“回”到古代越國所在地浙江。目前,正在杭州舉行的“越頌——中華文物中的浙江傳奇”展覽中,不同時代的越王劍齊亮相,驚豔了人們的目光。其中,一把“越王不光錯金劍”出土自河南周口。在帶有燈光的現代展廳內,這些依然鋒利的“越王劍”,讓人們目睹了當時越人的最高技藝。

數代越王劍齊聚浙江“省親”其中一把出土自河南

“越王不光錯金劍”出土自河南周口

跨度100多年,數代越王劍共同“返鄉省親”

本次展出的這幾把越王劍,所處時代均在越王勾踐之後。其中,最早的一把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者旨於睗劍”。據記載,者旨於睗是越王勾踐的兒子,也是越國第3代君王。除此之外,還有河南周口出土的“越王不光錯金劍”以及湖北荊門子陵崗楚墓出土的“越王州句劍”等,年代跨越從“者旨於睗”到“不光”,前後歷時100多年。

出土自周口市淮陽區王店鄉的“越王不光錯金劍”,為1983年出土,系周口市博物館的其中一件鎮館之寶,該劍長59。9釐米,寬5。4釐米。對於這把劍的由來,周口市博物館館長周建山分析說,越國地處長江下游地區,曾與地處長江中游地區的楚國進行征戰,最終為楚國所滅,該劍可能是楚國滅越的戰利品,或者越國饋贈楚國的貢品。

當時的越人絕對不會想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凝聚著他們智慧的結晶,會以這種方式展示給後人。據正在浙江杭州參展的周口市博物館館長周建山介紹,越王劍展窗前參觀者絡繹不絕,大家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來自2000多年前的珍貴文物。

古代人為何喜歡鑄劍?越王劍為何多出土自楚墓?

據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以鑄劍聞名。在那個青銅盛行的年代,由青銅材質打造的兵器,無疑成為君王、將領的身份象徵。所以,直到今天還有“自古吳越出名劍”的說法。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查閱資料獲悉,前面提到的勾踐之子“者旨於睗”,雖然在位時間只有6年,但目前出土的屬於他的劍就有9把,浙江省博物館的越王者旨於睗劍,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位越國君王“州句”,目前出土的屬於他的佩劍已有10餘把。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從出土的越王劍來看,多來自於楚墓。這又是為何呢?

“這就要從越國曆史來分析了。”周口師範學院教授楊文森說,越王勾踐去世後,越國內亂頻發,歷史上有過多次弒君事件。而當時的楚國與吳越國相鄰,便趁著越國內亂大舉出兵,而這些越王劍極有可能是被當作戰利品,帶回了楚國,直到後來出現在楚國貴族的高等級大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