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國傳26代將近六百年,蔡氏以國為姓

2021-01-09

蔡姓子孫事實上都是殷人的後代,他們的身體裡流淌著殷人的血。蔡國從叔度建國開始,到元候的公子齊亡國為止總共經歷了二十六代將近六百年漫長歲月,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縱觀蔡國的全部歷史,可以看出,作為殷遺民的蔡姓子孫,所經歷的是一段辛酸的被欺凌的苦難歲月。亡國以後,蔡國子民以國為姓,這就是蔡姓的來歷。值得欣慰的是,據說蔡氏老祖宗蔡蔫姜曾陪同大聖人孔子周遊列國,是除子路、顏回、子貢以外的最重要人物。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歷史上的蔡國

蔡氏源頭可追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滅商之後,分封諸侯,將弟弟叔度(周文王的第五太子)封於蔡,逐以國為姓。關於蔡國的歷史有如下的傳說和記載。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這個國家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為了統治殷商的遺民,封閉穎水、汝水(今河南境內穎河,汝河)的河間地帶而建立,這個國家裡的人民都以蔡為姓氏。因此蔡姓子孫事實上都是殷人的後代,他們身體裡流淌著殷人的血,而殷人則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正統的炎黃子孫。蔡國在當時作為一箇中原的諸侯國是歷史的事實,當時蔡國都城在汝水上游的上蔡。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叔度與兄管叔鮮,弟霍叔處奉命共同幫助和監督被封在商朝舊都的紂王之子庚祿父,管理殷商遺民,史稱三監。周武王死後,他的兒子姬雍繼位,稱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蔡叔和管叔對此不滿,製造流言,到處散佈,說周公旦企圖竊取王位。然後串通武庚及東方夷狄民族,進行反叛。但是沒有成功,遭到周公旦攝政的周王室正統勢力的嚴厲打擊。叛亂被鎮壓下去之後,武庚、管叔被處死,蔡叔度被放逐。不久蔡叔度死於被放逐之地、蔡國幾近滅絕。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所幸的是,蔡叔度之子蔡胡沒有追隨父親的反叛活動,能遵守文王的德訓,後被周公旦啟用,派他到周公旦自己的封國——魯國,去輔佐自己的兒子伯禽,因蔡胡政績卓著,被周公旦嘗識,奏請成王,復封蔡胡於蔡國,以奉蔡叔度為祀,這就是歷史上的蔡仲。蔡國的命脈總算保住了。但從此之後,蔡國的國運多災多難。蔡國的苦難歷史大部分是與南方相鄰的夷狄國——楚國的爭執有關。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國在上蔡定都經歷了五百年,十八代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曾多次遭受楚國的欺凌。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是十三代蔡哀候時,受到楚文王的大侵擾,當時蔡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後來以各種語言形式流傳下來。再以後第十八代蔡國國君被楚國謀殺了,故蔡國又一次瀕臨亡國,於是上蔡時代的蔡國落下了十八代五百年的帷幕。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兩年後,公元前520年,蔡國第十九代國君蔡平候,遷都新蔡,復興國家,開始了新蔡時代。平候遷都新蔡有楚國的背景,平候以答應蔡國作為楚國的附庸國為條件,才確保了蔡國的繼續生存和復興。這與鉤踐的越國屈服於吳國一樣,在當時的亂世裡,這種無奈的忍讓是普遍的現象。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又經過多年之後,蔡國逐步擺脫了楚國。在蔡昭候十三年(即遷都新蔡二十三年之後)應吳國的要求與吳國結盟,聯合伐楚,一舉成功,大勝楚軍,直進楚國都城郢。打敗了不共戴天的仇敵楚國,蔡國算是報了仇、雪了恨、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可是不久,蔡國又遭到了楚國的報復。十二年後蔡昭候二十五年(公元前494年),楚國大軍進攻蔡國,包圍了蔡國都城新蔡,並提出將蔡國都城遷至楚國內地的要求。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當時蔡國夾在吳、楚兩大強國之間,在外交上處在左右為難的境地。究竟是與楚聯盟好還是與吳聯盟好,是蔡國當權者面臨的難題。蔡國內部有兩派勢力,一派是國君昭候為代表的親吳派,另一派是太子駟為代表的親楚派,這兩派曾有過長期的爭執。

在楚軍包圍的嚴峻形勢下,蔡昭候策劃投靠吳國,與吳國密謀出其不意地引吳兵入境,在混亂之中親自下命令殺死了公子駟。並與吳國達成協議把蔡國都城遷至屬於吳勢力範圍的州來(今安徽省境內鳳台),稱為下蔡。但並不是全國都遷,一半人可以作為遺民繼續留在新蔡。正式決定遷都州來的訊息釋出三天後,為遷蔡國曆代國君墓至州來,在新蔡舉行了哭靈儀式。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大約兩年之後,楚國著名大夫葉公諸梁,在楚內地建立了一座新城——負函,收容尚未遷至州來的那些無辜的蔡國遺民。這個葉公就是我們在寓言故事中聽到過的“好龍”的葉公,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在葉公的治理下,負函成了蔡國遺民的自由之地,成了生機勃勃的新興城市。負函這個地名出自“春秋左氏傳”所記載的“葉公諸梁致蔡遺民於負函”一文,奇怪的是其他古藉均無記載(據說負函就是現在河南信陽)。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國遷都州來本想依靠強國吳國的庇護,不料夫差所統治的吳國被鉤踐的越國所滅亡。吳國滅亡後,蔡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亂世中支撐了二十多年。蔡昭候二十八年二月,昭候被州來的一個大夫刺殺身亡,謀害昭候的大夫當場被殺。昭候死後,其公子朔繼位,自稱成候,之後又相繼建立了聲候,元候諸傳代,但都是短命的。最後元候的公子齊接拉,僅四年,公元前447年,即遭楚惠王攻打,棄城而逃,下落不明,蔡國終於斷了宗廟香火,國家滅亡,國土和人民都被楚國所接收,蔡國徹底消滅了。中原諸國的很多國家都經歷同樣的命運,最終走向滅亡。誠如孔子所說,它們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所以滅亡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無論是蔡國亡還是陳國亡都是時代造成的。它既不會因為有一個昏君而滅亡,也不會因為有一個明主而得救。比如過去該亡的夏朝亡了,殷朝也亡了。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蔡國從叔度建國開始,至元候的公子齊亡國止,總共經歷了二十六代將近六百年的漫長歲月。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而已。縱觀蔡國全部歷史,可以看出,作為殷遺民的蔡姓子孫,所經歷的是一段辛酸的被欺凌的苦難歲月。亡國之後,子孫以國為姓,這就是蔡姓的來歷。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孔子弟子蔡蔫姜

值得欣慰的是,據說蔡氏老祖先蔡蔫姜,曾陪同孔子周遊列國,是除子路、顏回、子貢以外的重要人物。蔡蔫姜於公元前516年出生於蔡國都城——新蔡,當時正值蔡昭候時代,他家世代在王城擁有鑄造貨幣的作坊,祖父、父親、叔父一生都從事這項工作,他本人因少年喪失雙親,沒有繼續從事祖傳的工作,而做了與水利有關的工作。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在蔡昭候遷都州來時,他作為遺民繼續留在新蔡,後來聽說楚國要收容尚未遷至州來的住在新蔡的遺民到楚新城負函,因他不願去楚國,於是離開新蔡避到宋都商邱。在商丘北部的一個農村裡從事水利工作,將濟水的支流分三路引入農田。這工作完成後,準備回宋都時,正好遇上孔子周遊列國的遊說團從衛國出來經過這裡,準備從這裡經宋都去陳都,要找幾位隨團工作人員。蔡蔫姜被僱用了,當時他二十五歲。

因為在宋國孔子不受歡迎,所以沒有進宋都直奔陳都了。在陳都一住就是三年,這時孔子一行除孔子外還有子路、顏回、子貢、蔫姜共五人。直到陳國成為吳王夫差和楚昭王爭奪物件時,才被迫離開陳國。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沿著汝河經過蔡國的古老都城上蔡,再繼續南下經過新蔡,最後抵達為收容蔡遺民而新建的負函新城,在這段路上蔡蔫姜擔任了嚮導的角色。在負函沒有住多久,適逢楚昭王駕崩,蔫姜又隨孔子一行回到衛國,在衛國住了四年。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魯國,開始了他晚年的教育生涯,蔫姜一直伴在他的身旁。

歷史上的蔡國及孔子弟子蔡蔫姜

五年後,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歲。孔子死後,蔡蔫姜在孔子墓旁服喪三年,然後,歸隱山林。傳說蔡蔫姜歸隱山林時曾帶一個叫孔玄的女子一同進山,當時三十八歲的蔡蔫姜與孔玄在深山老林裡結為夫婦,生養五男一女,孩子長大後出山去河南新蔡認祖歸宗,後來子孫興旺,成為蔡家的一個很強的支脈,先是移居河南光州固始,至唐朝,這一支脈又移居去了福建,這正是福建蔡氏的直系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