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武帝時期,一個人向漢朝捐獻了五百頭羊,其用意令世人汗顏

漢武帝時期出過不少名臣能將,文如罷黜百家的董仲舒,武如龍城飛將李廣將軍。很多都是從平民坐上卿相之位,或皇帝近侍,留名青史,如司馬相如,東方朔等人,今天要說的是一個近乎傳奇的人物,他從一個羊倌走上了御史大夫之位。他叫卜式,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卜式是河南人,是孔子門生,戰國著名文學家卜子夏的六世孫。他父母早逝,他帶著年幼的弟弟生活,以種田和放牧為生。後來等他弟弟長大成人將家產留給弟弟,就帶著一百頭羊住進了山裡。十多年後,他重新購置家產,還有一千多頭羊,分了一些給敗光家產的弟弟後,他就去了京城,給漢武帝上書,說希望能捐一半家財給國家的邊防。

漢武帝時期,一個人向漢朝捐獻了五百頭羊,其用意令世人汗顏

當時漢朝正和匈奴打仗,卜式這一舉動無疑是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漢武帝派人去問了,你是想當官嗎?卜式說,我從小就放羊,沒學過怎麼當官,也不想當官。使者又問:那你是想伸冤?卜式說,我一向與人為善,而且經常幫助別人,誰不善良就教育誰,大家都聽我的,我沒什麼可伸冤的。使者就納悶了,那你無緣無故的為什麼要捐錢呢。卜式回答的很鄭重:我以為,天子要討伐匈奴,有能力的人就要征戰沙場,有錢糧的人就應該支援糧草,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打敗匈奴。

聽卜式這樣說,漢武帝就奇怪了。自古以來,雖有愛國者,但奉獻出家財盡心盡力的皆有所求,無慾無求反倒會引起統治者的懷疑,於是漢武帝就和丞相公孫弘商量,怎麼處理這個人。公孫弘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人,就說,這個人的處事原則不合常理,肯定不是什麼老實人,要是以他榜樣,天下人會容易學壞的,千萬別答應他的請求。漢武帝也挺贊同的,就沒有答應卜式的要求,卜式被諒了幾年就回家放羊去了。

漢武帝時期,一個人向漢朝捐獻了五百頭羊,其用意令世人汗顏

主要是當時漢朝不缺錢,卜式送錢給皇帝不過是錦繡添花。自古雪中送炭更能讓人心懷感激,印象深刻。一年之後,漢朝再次出兵攻打匈奴,很多匈奴人都來投降,軍費加上安撫費,國庫空虛。第二年,又有天災,可國庫拿不出錢啊。這時候卜式聽說了,就拿出二十萬錢送給河南太守,用來安置災民。等太守給漢武帝彙報捐款名單的時候,漢武帝看到卜式的名字覺得有點眼熟,仔細一想,哦就是那個想無償捐一半錢打匈奴的人,看來他是真的想為國做事。漢武帝就覺得這人不錯,或許又是因為之前的事有些愧疚,就賞賜了他一些東西,可是卜式隨後就又把賞賜送給了政府。這次漢武帝是真被他的舉動感動了,深覺如果天下人都想他一樣,何患不強何患匈奴。

於是漢武帝想給他一個大賞賜了,讓他做天下人的榜樣。可卜式再次拒絕了,義正言辭地表示自己不做官。漢武帝說也行,我在上林苑養了好多羊,那你去給我養羊吧。卜式成了漢武帝私人放羊倌,一年之後,上林苑的羊不僅肥壯了許多,而且數量也多了。漢武帝大喜,誇讚了卜式一番。卜式就說,其實治理百姓和放羊是一樣的道理,按時勞作按時休息,出現壞分子就清理出去,天下就自然太平了,人民也就富足了。漢武帝很贊同,覺得卜式這個人大才啊,做放羊倌委屈了,就讓他去做緱氏縣縣令,然後緱氏縣百姓生活富足,又讓他去做皋縣縣令,皋縣水利工作更加完善。漢武帝十分滿意,就把他調去當齊王太傅,後來又當了齊相。

漢武帝時期,一個人向漢朝捐獻了五百頭羊,其用意令世人汗顏

從一放羊倌變成一國之相,這等身份變換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但他的傳奇還沒結束。幾年之後,南越國的丞相呂嘉反了,卜式就給漢武帝上書說,我聽說天子有憂患就是做臣子的恥辱,現在南越造反,我願意帶著兒子和齊國熟悉船的人去攻打南越。漢武帝覺得可以用卜式來激勵其他人,便頒佈詔書,說:“我聽說用德行來報答德行,用正直來回報仇怨。齊相(卜式)向來對農事親力親為,盡心盡力進行畜牧,常常分給兄弟,不為利益迷惑。從前北邊有動亂,卜式上書幫助官府。以前西和收成不好,他帶領齊地的人繳納糧食。現在又有人發起動亂,雖然未開戰,但他內心品德高尚啊,所以封他為關內侯,賞黃金四十斤良田十頃。”

可是出乎漢武帝意料之外的是,一百多個諸侯,沒一個響應的,拂了皇帝的臉面豈是那麼好善終的。等到酎祭活動時,天下列侯奉命進獻黃金助祭。少府檢查所獻黃金,凡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的,皇上命令一律以“不敬”罪加以參劾。被革去爵位的諸侯,有一百零六人。卜式也被封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儘管後來因為反對鹽鐵官營,得罪了漢武帝,被貶為太子太傅,壽終正寢,得以善終。

漢武帝時期,一個人向漢朝捐獻了五百頭羊,其用意令世人汗顏

卜式從一個普通的放羊倌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在其位擔其責謀其政,他依靠的除了賺錢天賦,還有無私的愛國精神。千年以來,名臣能將層出不窮,或求功名利祿,或求榮華富貴,或留名青史,但只為國家富強百姓安定更讓人欽佩。他不是聖人,卻一生行聖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