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孔子罕言利, 蘇秦逐於利, 利何嘗不是能力的體現

蘇秦在遊歷數年盤纏用盡以後,灰溜溜的回到家中,破衣爛衫,蓬頭垢面,可謂狼狽至極。又遭眾人譏笑,父母不以其為子,兄嫂不以其為弟,連妻子也不以其為夫。嘆氣說:"讀書人既然拜師受教,埋頭讀書,如果不能換來名聲富貴,那麼讀再多書又有何用?"後學《陰符》,得志於燕國,再後身配六國相印,連周天子都為其清掃街道盛情迎接。回家後,家人敬畏,多次辱罵嘲諷自己的嫂子更是乞首跪地,蘇秦戲問:"嫂何以前倨而後恭?"嫂子回答倒也誠實:"位尊而多金"。於是蘇秦慨嘆:" 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孔子罕言利, 蘇秦逐於利, 利何嘗不是能力的體現

孔子罕言利, 蘇秦逐於利, 利何嘗不是能力的體現

美人賣笑千金易,壯士窮途一飯難。人們常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尤其是出門在外舉目無親的遊人,當其囊中羞澀面色焦黃的時候,錢財就是救命的口糧,就是續命的米湯。戲曲中,秦瓊在客棧養病一月,無錢交付,不得不典當兵刃賤賣寶馬,那份無助那份無奈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又怎能體會的了呢?在當今,如果家徒四壁甚至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任你高賢大才讀書萬卷又能怎樣,依舊是三餐不繼衾不避寒,更別說周遭鄰里的挖苦諷刺冷眼相待。是啊,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追逐財富,無論是迫於形勢也好,還是內心向往也罷,都是無可厚非,甚至應該鼓勵支援。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也都有本來的義務和責任,小到安身立命,中到養家餬口,大到富國強民,在這之中,財富有其固有的為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知道現代社會節奏很快,壓力很大,尤其是青年人,有的要找工作,有的要買房,有的要結婚,有的要養家,也有的要看病等等,然而社會的兩極分化,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平均往往使人覺得有心無力,太多無奈。其實縱觀古今中外,沒有哪一代的青年人是在安逸中度過的,尤其是平均年齡並不太高的古代,更多的是疲於勞作和死於戰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數不勝數。既然說每一代人都在用屬於自己的方式生活和掙扎,那麼我們也不要抱怨時世和命運,而是應該抓住機會把握當下去追逐屬於自己的幸福。

孔子罕言利, 蘇秦逐於利, 利何嘗不是能力的體現

積累財富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積累財富的方法和使用財富的方式。西晉時,石崇為官一任竟然劫掠客商,貪婪無度殘暴不仁,金銀寶玉更是鬥敗皇親,多行不義必自斃,只落得個棄屍東市為萬人唾棄的下場。明後期的嚴嵩父子把持朝堂幾十年,積累財富成千上萬,然而殘害忠良禍國殃民,最後也難免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清中期和珅上欺君下壓民,貪汙受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大行不法,最終賞賜他的只有三尺白綾。《雷雨》中 周樸園靠水淹千人換來的救濟金髮家致富,手段殘忍毫無慈悲之心,最終家破人亡悽慘孤老。佛家說"將心比心,便是佛心",一個人做事毫無顧忌,聚財不擇手段,那麼這人就是不義之人,這財必是不義之財。倘使不當手段,命中本該十分的富貴,能得到一分已是不易,而命中只有一分的富貴,能苟存世間就已經是上天的照顧。

財富來源於社會,一定要回歸於社會,作為大量財富的擁有者,一定要善於利用手上的資源,為民為國為世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應驕奢淫逸,窮奢極欲。力求改變世界的比爾蓋茨,發誓造福人類的喬布斯,努力打通全球網上貿易幫助中小企業的馬雲,他們不是慈善的帶頭人,就是新技術新革命的推動者。這些都是時代的楷模,也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然,我輩皆是普通人,沒有時機很難達到他們的高度,但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對待財富的態度,於己嚴待人寬,對家人對身邊眾人都要有所裨益。

孔子罕言利, 蘇秦逐於利, 利何嘗不是能力的體現